张炎《解连环·孤雁》宋词赏析

张炎

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释】恍然:怅然,失意的样子。写不成书:意谓雁行可排成“一”或“人”字,而孤雁则无法成字。寄得相思一点: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此句意即托孤雁寄一点相思之意。因循:耽搁,拖延。残毡拥雪: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放于海上牧羊,冬天里卧寒毡,冒大雪,备尝艰辛。此处代指边关的戍人。心眼:心和眼的期盼。荏苒:谓旅愁如日月之渐增。长门夜悄:司马相如《长门赋·序》说:汉武帝陈皇后颇妒,被武帝幽于长门宫。陈皇后以千金托相如写了《长门赋》以感动武帝,后复得幸。

【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词,吟咏孤雁,同时又赋予它人的感情。由于意趣横生,情理兼胜,历来被推为名篇。

上阕的“楚江”写地域的辽阔,再加上“空晚”一语,则“暮蔼沉沉楚天阔”的景色便不难想见,苍茫寥廓的境界有力地衬托出了雁的孤单。“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写孤雁离群失侣的悲恨。“离群”点明是孤雁。“万里”不仅说明“离群”之远,还表明“离群”有日。“恍然”句,追写孤雁“离群”时的惶然情态,以衬托它的心有余悸。“欲下寒塘”与起句的“空晚”相呼应,写孤雁天晚欲栖止。前加的“自顾影”,写出了它自伤形单影只的凄楚。“寒塘”点明欲栖之地,“寒”字既写秋凉塘寒,同时又暗示孤雁的心寒。“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为孤雁“欲下寒塘”时的所见,一派萧瑟、水天一色的晚秋景色,有力地烘托出它当时的凄苦。“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写雁寄相思。本来雁飞成字,或如“一”,或如“人”。而现在的情形是孑然一身,单举独飞,自然不能成字,也就“写不成书”了,所以“只寄得相思一点”。“一点”把万里长空中孤雁的神韵描摹殆尽。“寄得相思”四字,则使全韵一变而为情思,同人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料因循误了”系猜想口吻,写孤雁虽然“寄得相思一点”,但终因“写不成书”,难免要误事情。“残毡”两句,具体说明“误了”的内容,即辜负了困居在北方霜天雪地中的“故人”对它的凝盼和希冀。

下阕“谁怜旅愁荏苒”,写久羁之怨。“荏苒”言“旅愁”耽延已久,前加“谁怜”,正见无人可怜,无人可怜才更可怜。“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言其徒有满腔愁怨,以见孤雁的凄楚心境。上句“长门夜悄”,用陈皇后事,借长门宫的冷寂衬托羁旅中的孤雁,渲染其哀怨之情。下句“锦筝”弹出的却是“怨”曲,情景的不协调乃至冲突,越发显示出“旅愁”的深切。“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由自己的羁旅之愁想到旧时“伴侣”当有的景况。先是对方的栖止,应该还在芦苇中吧;进而想到对方的心理活动:它们一定也在盼望着我在来年“春前”重新飞回北方。不说自己而言对方,而“两地之情,一时俱极”,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承上文的“去程应转”而来,设想自己和旧时“伴侣”旧地重逢时惊喜交集的欢快情景。“蓦地”,说和旧侣“重见”的突然,惟其突然,才更见“重见”时的惊喜。这是孤雁想象中的事,生动地揭示出它渴望和旧时“伴侣”重见的殷切心情。结拍“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以“双燕归来”映衬孤雁的心情:当“画帘半卷”,燕子双双归来的时候,自己也因旧侣重逢,不再自惭孤单了。幻想中的旧侣重逢、双雁归来,更衬出现实中的孤单。

这首词,通过描写离群失侣的孤雁,抒发了羁旅之愁、漂泊之怨,字里行间,多少也织进了一些家国之恨。在刻画孤雁形象上,但求神似,通首在离即之间。作者以咏物词著称词坛,因为这首词而获得了“张孤雁”的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