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

欧阳修



课文导读

欧阳修 (1007—1072),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号 “六一居士”,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史学家, 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出生于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 四岁丧父, 家境贫苦, 但刻苦自学。 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0) 考中进士, 初任谏官, 后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史、 参知政事。 早年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 因此累遭贬谪。 熙宁四年 (1071) 以太子老师身份告老还乡,死后谥号 “文忠”。

欧阳修在诗词、 散文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散文写得最为出名。 他的散文虽像韩愈, 但风格简洁、 明畅、 平易近人; 政论文结构谨严、 语言明快而说理透彻; 尤其擅长抒情散文, 写景、 叙事、 抒情融为一体, 语言精练, 如 《醉翁亭记》 《秋声赋等》。

本文开头就展示滁州四周群山, 继而视线移向西南方的琅琊山上, 之后, 集中醉翁亭上, 通过上述层层渲染、 烘托, 展示醉翁亭非同寻常。 接下来由物及人指出此亭不同一般, 不仅在于它周围的美妙景色, 还在于它给太守和周围的百姓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点明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在于 “山水之乐”。 然后紧扣 “乐” 字, 描绘了山间景物朝暮四时不同的变化, 说明各种景象都有乐趣, 在这里游赏 “乐亦无穷”, 进一步写 “乐”。 再接着着重记叙了滁州人游山之乐, 以及作者酣宴之乐。 这一部分场面写得很热烈, 滁州人游山有的歌, 有的呼, 有的应, 极力渲染了官民无拘无束、 尽情宴享的轻松气氛。 这是本文记叙 “乐” 的高潮部分。 最后写游罢归来的议论,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章到此收笔, 让人回味作者之乐, 言有尽而意无穷。 整篇游记围绕一个 “乐” 字写景、 抒怀, 构思精巧, 层次清晰, 含蓄深沉, 别有韵味; 语言流畅, 凝练优美, 抑扬顿挫, 节奏感强, 读来朗朗上口, 富有音乐感。

课文注译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4)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5)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6)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7),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8)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9),佳木秀而繁阴(10),风霜高洁(11),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12)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14),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15),杂然而前陈(16)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17),射(18)者中,弈(19)者胜,觥筹交错(20),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21)白发,颓然乎其间(22)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23),鸣声上下(2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25)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26)谁?庐陵(27)欧阳修也。



(1) 〔环滁〕 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 在安徽省东部。(2) 〔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树木茂盛 , 又幽深又秀丽的 , 是琅琊山 (在滁州西南十里 )。 蔚然 , 茂盛的样子。 (3) 〔峰回路转〕 山势回环, 路也跟着拐弯。 (4) 〔翼然临于泉上〕 四角翘起,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高居于泉水之上。 临, 靠近。 (5) 〔太守自谓〕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 (醉翁) 来命名。 (6) 〔意〕 情趣。 (7)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8) 〔晦明变化〕 朝则自暗而明, 暮则自明而暗, 变化不一。 (9) 〔野芳发而幽香〕 野花开了, 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 香花。 (10) 〔佳木秀而繁阴〕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 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秀, 开花, 这里是滋长的意思。 (11) 〔风霜高洁〕 天气高爽。 (12) 〔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13) 〔休于树〕 在树下休息。 (14) 〔伛偻提携〕 老年人弯着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 腰背弯曲。(15) 〔山肴野蔌〕 野味野菜。 山肴, 拿从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菜, 俗称 “野味”。 蔌, 菜蔬。 (16) 〔陈〕 摆开。(17) 〔宴酣之乐 , 非丝非竹 〕 宴会喝酒的乐趣 , 不在于音乐 。 酣 , 尽兴的喝酒 。 丝 , 弦乐器 。 竹 , 管乐器 。( 18 ) 〔 射 〕 这 里 指 投 壶 , 宴 饮 时 的 一 种 游 戏 , 把 箭 向 壶 里 投 。 投 中 多 的 为 胜 , 负 者 照 规 定 的 杯 数 喝 酒 。(19 ) 〔弈〕 下棋。 (20) 〔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 酒杯。 筹, 酒筹, 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记数用的标签。 (21) 〔苍颜〕 脸色苍老。 (22) 〔颓然乎其间〕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形容醉态。 (23) 〔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 遮盖。 (24) 〔鸣声上下〕 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5) 〔乐其乐〕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6) 〔谓〕 为, 是。 (27) 〔庐陵〕 庐陵郡, 就是吉州。 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问题与探究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一句被用到多种场合, 你能举出几例吗?

文章链接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2);叔孙胜狄,以名其子(3);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4)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5),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6)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无雨可乎?”曰:“十日无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行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7)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

(1) 〔周公得禾, 以名其书〕 据 《尚书·微子之命》 载, 周天子将唐叔进献的异株而共穗的禾赐予周公, 周公因作 《嘉禾》 (《尚书》 篇名, 今已佚), 以颂扬天子的恩惠。 禾, 即下文的粟。 (2) 〔汉武得鼎, 以名其年〕 据 《史记·汉武本记》 载, 汉武帝元狩七年 (前116), 在汾水得一宝鼎, 迎至甘泉, 遂将年号改为元鼎。 (3) 〔叔孙胜狄, 以名其子〕 据 《左传·文公十一年》 载, 冬十月, 鲁文公派叔孙得臣领兵抵御狄人的进犯, 俘获狄国君侨如。 为表彰功绩, 叔孙得臣将儿子宣伯改名为侨如。(4) 〔扶风 〕 指凤翔府 (治所在今陕西凤翔 ) 。 因古时为右扶风地 , 故称 。 作者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 任凤翔签判, 亭即建于到任后的次年。 (5) 〔岐山之阳〕 岐山, 在今陕西岐山县北。 阳, 山的南面。 (6)〔忭〕 高兴快乐。 (7) 〔繄〕 是。 一说语气助词, 无义。

译文:

这个亭子用 “雨” 做它的名字, 是为了记下我们的喜悦。 在古代, 有喜事就用它来给具体的人或事物做名字, 表示不忘记它。 周公得到异株同穗的禾, 用它做文章的篇名; 汉武帝得到一个宝鼎, 用它的名称来做年号; 叔孙得臣打败了狄国人, 用被俘的国君的名字来为他的儿子命名。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同, 但表示不忘记却是一样的。

我到凤翔府任判官的第二年, 开始修建衙门内的住宅。 在厅堂的北面建了一座亭子, 在亭子的南面开凿了一口塘, 引过水来栽种树木, 把亭子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 在岐山以南播种麦子, 占卦表明是个丰年。 后来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 农民们正在发愁。 过了三个月, 四月初二才下雨, 十一日又下雨, 农民们认为雨下得还不够。 十四日下大雨, 连下三天才停。 官吏们在衙门里一起祝贺, 商人们在街上一块儿唱着歌, 农民们在田野上个个高兴得欢呼。 发愁的因此高兴了, 患病的因此痊愈了,而我的亭子恰好在这时建成了。

于是在亭子里摆了酒席, 邀请客人们喝酒并告诉他们说: “五天不下雨, 行吗?”你们会说: “五天不下雨收不到麦子。” “如果再过十天不下雨行不行?” 回答说:“十天不下雨, 就收不到谷子了。” 不打麦子不收谷子, 今年就要不断闹饥荒, 打官司的到处都是, 强盗和小偷更加猖獗。 那么, 我和你们即使想自由自在地在这亭子里玩乐, 能够办得到吗? 现在, 上天不抛弃这些老百姓, 干旱不久, 还是把雨赏给他们,使我和你们也能够一块儿自由自在地在这亭子里玩乐, 都是雨的赏赐呀! 难道又可以忘记吗?

已经把 “喜雨” 做这亭子的名字, 接着又给它写了一首歌。 歌词说: 即使天下的是珍珠, 挨冻的人不能拿它做棉袄; 假使天下的是宝玉, 挨饿的人不能拿它当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 这是谁的力量? 老百姓说是太守的力量。 太守不具有这种力量, 把这力量归到皇帝身上。 皇帝说不是, 把它归到自然界的创造者身上。 自然界的创造者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 把它归到太空。 太空渺茫, 不能找到它的具体形象来称呼,我便用 “喜雨” 来命名我的亭子。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林壑 (hè)翼然 (yì) 林霏 (fēi)

B.觥筹 (gōng) 提携 (xié) 山肴 (yáo)

C. 野蔌 (sù) 伛偻 (lǒu) 阴翳 (yì)

D. 琅琊 (yá) 酒洌 (liè)颓然 (tuí)

二、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 (环绕) 饮少辄醉 (就)

B. 醉翁之意 (意思)觥筹交错 (酒杯)

C. 佳木秀而繁阴 (秀丽)述以文者 (记述)

D. 临溪而渔 (捕鱼)临于泉上 (来临)

三、 下列句子中 “而” 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得之心而寓之酒 B. 日出而林霏开

C. 水落而石出 D.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四、 下列句子中 “之” 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名之者谁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山林之乐

五、 下列句子中 “也” 字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 )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C.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六、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既而弥月不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农夫相与忭于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举酒于亭上以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繄谁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