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

蒲松龄



课文导读

本文选自 《聊斋志异》 中 《狼三则》 的第二则。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 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叙事, 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 环环相扣, 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 点明时间、 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 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 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 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 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 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 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 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 点明故事的主题, 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 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 结构紧凑, 情节曲折, 语言简洁生动, 主要通过动作、 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 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在文中, 故事的发生、 发展、 高潮和结局交代得清楚。 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 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 凶狠; “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径去”、 “犬坐”、 “目似瞑, 意暇甚”、 “洞其中” 等, 表现了狼的狡诈;“惧”、 “投以骨”、 “复投之” 等, 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顾”、 “奔倚”、 “弛”、 “持” 等, 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 也表现了他的机智; “暴起”、 “劈”、 “毙”、 “转视”、 “断” 等, 表现了屠户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课文注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2)有剩骨。途中两狼,缀(3)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4)投之,后狼止而(5)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6)并驱(7)如故(8)

屠大窘(9),恐前后受其敌(10)。顾(11)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12)(13)成丘(14)。屠乃奔倚(15)其下,弛(16)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17)相向(18)

少时(19),一狼径去(20),其一犬(21)坐于前。久之(22),目似瞑(23),意(24)(25)甚。屠暴起(26),以(27)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2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29)露尻(30)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31)前狼假寐(32),盖(33)以诱敌。

狼亦黠(34)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35)(36)



(1) 〔屠〕 这里指屠户。 (2) 〔止〕 通 “只”, 只有。 (3) 〔缀 (zhuì)〕 联结, 这里是紧跟的意思。(4) 〔复〕 又, 再。 (5) 〔而〕 连词, 表转折 , 可是 。 (6) 〔之 〕 用在主谓之间 ,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7)〔并驱〕 一起追赶。 (8) 〔故 〕 原来 , 旧 。 (9) 〔窘 〕 困窘 , 处境危急 。 (10) 〔敌 〕 敌对 , 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1) 〔顾〕 回头看, 这里指往旁边看。 (12) 〔苫 (shàn)〕 盖上。 (13) 〔蔽〕 遮住。 (14) 〔丘〕 小山。(15) 〔倚〕 靠着。 (16) 〔弛 〕 放松 , 这里指放下 。 (17) 〔眈眈 〕 注视的样子 。 (18) 〔向 〕 对着 , 朝着 。 (19)〔少 (shǎo) 时〕 一会儿。 (20) 〔径去〕 径自离开。 (21) 〔犬〕 名词作状语, 像狗一样。 (22) 〔久之〕 过了一会儿。 (23) 〔瞑 (mínɡ)〕 闭眼。 (24) 〔意〕 神情。 (25) 〔暇〕 空闲, 悠闲。 (26) 〔暴起〕 突然跳起。 (27)〔以 〕 用 。 (28) 〔洞其中 〕 即 “洞于其中 ”, 省略介词 “于 ”, 属于介词结构后置 。 洞 , 名词用作动词 , 打洞 。(29) 〔止〕 动词, 通 “只”。 (30) 〔尻 (kāo)〕 屁股 。 (31) 〔悟 〕 明白 。 (32) 〔寐 〕 睡觉 。 (33) 〔盖 〕 承接上文, 表示原因, 这里有 “原来是” 的意思。 (34) 〔黠 (xiá)〕 狡猾。 (35) 〔笑〕 动词用作名词, 笑料。 (36)〔耳〕 罢了。

问题与探究

1. 你读了这则故事后, 有怎样的启示?

2. 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3. 你还能讲出一些与狼有关的寓言故事吗?

文章链接



纪 昀



沧州一带海滨煮盐之地, 谓之灶泡。 袤延数百里, 并斥卤不可耕种, 荒草粘天,略如塞外, 故狼多窟穴(2)于其中。

捕之者掘地为阱, 深数尺, 广三四尺, 以板覆其上, 中凿圆孔如盂大, 略如枷状。人蹲阱中, 携犬子或豚子, 击使嗥叫, 狼闻声而至, 必以足探孔中攫之。 人即握其足立起, 肩(3)以归。 狼隔一板, 爪牙无所施其利也。 然或遇其群行, 则亦能搏噬。 故见人则以喙(4)据地嗥, 众狼毕集, 若号令然(5), 亦颇为行客道途患。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 与家犬杂畜, 亦与犬相安。 稍大, 亦颇驯, 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 闻群犬呜呜作怒声, 惊起周视, 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 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6), 则二狼伺其未觉(7), 将啮其喉, 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 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8); 阳为亲昵, 而阴怀不测, 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 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

(1) 〔卤〕 盐。 (2) 〔窟穴〕 洞穴。 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打洞。 (3) 〔肩〕 名词用作动词,用肩膀扛。 (4) 〔喙 (huì)〕 嘴。 (5) 〔然〕 ……的样子。 “号令然” 就是听到号令的样子。 (6)〔俟〕 等待。 (7) 〔觉〕 醒来。 (8) 〔耳〕 语气词, 罢了。

译文:

在沧州一带海滨都是煮海盐的地方, 这些地方被称为灶泡。 绵延数百里, 都是盐碱地, 不能种庄稼, 到处长满了荒草, 无边无际, 跟塞外有些相像, 所以有很多狼打洞居住在这里。

捕狼的猎人都在地上挖陷阱, 这些陷阱深达数尺, 三四尺宽, 用木板盖在上面。在木板中间凿一个花盆大小的圆孔, 跟犯人带的枷锁样子差不多。 人蹲在陷阱里面,抓一只小狗或小猪, 打得它们大声号叫, 狼听到叫声就会过来, 把爪子伸到孔里抓小猪或小狗。 人马上抓住它的爪子站起来, 用肩顶住木板就回家去了。 隔着一层木板,狼也没有办法使用它的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但如果碰到的是狼群, 倒还能够搏杀打斗一番。 所以狼见到人马上就用嘴抵着地大声号叫, 狼群马上就会聚集起来, 就像是听到号令一样。 这也的确很让过路的旅客担心害怕。

有一家富人偶然得到了两只幼狼, 就把它和家里的狗放在一起养, 倒也还跟狗相安无事。 慢慢长大以后, 也还是很温驯, 竟然忘记了它们是狼。 有一天, 主人白天在客厅睡觉, 听见狗群在大声愤怒地叫, 吓得翻身起来, 四周一看, 又没有人, 就又躺下了。快要睡着的时候, 狗群又大叫起来, 于是, 主人就假装睡着的样子等着看会出什么事。那两只狼趁他还没有睡醒, 想咬他的喉咙, 而狗就想阻止它们不让它们靠近。 于是这个主人就把这两只狼杀了, 还留下了它们的皮。

这件事是听侄子虞惇说的。 狼子野心, 由此可见, 不得不信了。 野心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 表面上亲热, 背地里却不仅仅暗藏野心, 还另有诡计。 不用说禽兽就是这样的, 但人又何必养着它们自己害自己呢?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 文学常识填空。

1、 《狼》 选自 《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 代_________家。 郭沫若曾写对联高度评价他, 上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下联是 “_________ ”。

2、 写出两个带 “狼” 字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

二、 用 “/” 画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

1.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 恐前后受其敌

3. 其一犬坐于前

4.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解释下列多义词。

1. 敌: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2. 意:·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五、 下列句子中的 “之” 字用法属于 “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一项是 ( )

A. 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又数刀毙之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六、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通 “只”, 只有)

B. 场主积薪其中 (柴草)

C.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D. 一狼洞其中 (洞中)

七、 下列加点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

A.·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

B. 屠自后断其股

C. 人即握其立起,·肩以归

D. 则二狼伺其未觉

八、 蒲松龄的 《狼》 写的是狼和屠户之间的较量, 其突出表现了狼什么样的本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纪昀的 《狼》 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有一个成语在这个故事里得到证实,这个成语是什么? 解释这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纪昀在 《狼》 的故事里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