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课文导读
《山海经》, 古代地理著作, 共十八篇, 旧传为禹、 尧所作, 不可信, 因为书中多夏、 商以后的地名, 大约是晚周时的书; 又有秦、 汉人增益部分, 似乎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 地理部分每写完一山一水, 则多记其中奇怪的神祇和许多怪异的草木鸟兽虫鱼; 同时还记述了许多有意义的神话故事, 如 《海外北经》 记夸父逐日的故事,《海内经》 记后羿的故事, 《大荒北经》 记黄帝擒蚩尤的故事等。 它保存了大量的远古神话故事, 因而不仅对后代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而且在古代神话研究方面, 也是一部很重要的书。
《夸父逐日》 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 巨人夸父敢与太阳竞跑, 最后口渴而死, 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 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 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 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 他与太阳 “逐走”。 他口渴如焚, 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的水, 仍不解渴, 又赶往大泽, 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 他遗下的手杖, 化为一片桃林, 还能为人类造福。 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 可以奔跑于天地, 可以饮干大河大江, 可以化手杖为桃林, 真是气概非凡, 本领非凡。 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 具有超现实的想象、 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 人们常以 “夸父逐日” 或 “夸父追日”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如陶潜 《读山海经》 诗有 “夸父诞宏志, 乃与日竞走”句, 柳宗元 《行路难》 诗有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 跳踉北海超昆仑” 句。 有时也用 “夸父逐日” 来比喻不自量力, 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 不合乎 《夸父逐日》 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课文注译
夸父与日逐走(2),入日(3);渴,欲得饮,饮于河(4)、渭(5);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6)。
(1) 〔夸父 〕 古代神话人物 。 (2) 〔逐走 〕 竞跑 , 赛跑 。 (3) 〔入日 〕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 (4) 〔河 〕黄河。 (5) 〔渭〕 渭水。 (6) 〔邓林〕 地名, 据清代毕沅考证, “邓”、 “桃” 古音同, 邓林即 “桃林”。
问题与探究
你如何理解 《夸父逐日》 结尾的 “弃其杖, 化为邓林”?
文章链接
精卫填海
《山海经》
发鸠之山, 山上多柘木(2), 有鸟焉(3), 其状如乌 , 文(4)首, 白喙, 赤足, 名曰“精卫”, 其鸣自(5)。 是炎帝之少(6)女, 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7)于东海。
注释:
(1) 〔发鸠之山 〕 即发鸠山 , 山名 。 (2) 〔柘 (zhè) 木 〕 灌木或小乔木 , 又名黄桑 。 (3) 〔焉 〕状语, 在那里。 (4) 〔文〕 花纹。 (5) 〔自 (xiào)〕 自呼其名。 (6) 〔少〕 史弟姐妹中排行靠后的。(7) 〔堙 (yīn)〕 填埋, 填塞。
译文:
有一座发鸠山, 山上有很多柘树。 在那里有一只鸟, 它的形状像乌鸦, 头上有花纹, 白嘴红爪, 名字叫做 “精卫”, 它叫的声音和它自己的名字一样。 它以前是炎帝的小女儿, 名字叫女娃。 女娃在东海游泳的时候淹死了, 就变成了精卫。 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木头、 石块扔到东海里, 想要填平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