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昌龄·闺怨》高考古诗鉴赏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凝妆:打扮。凝:结,结束停当的意思。陌头:路边。觅封侯:指从军以求取边功。

[鉴赏导示]

这首诗从多层多侧面写“怨”。从“不知愁”到“悔教”,通过一层层描写,显得分外哀怨感人。作为宫怨诗,其角度、写法可谓精妙。

[鉴赏]

这首写闺中少妇瞬间微妙的心理变化,生动传神,广为传诵。

起句竟说少妇本“不知愁”,似乎故意违反题旨。其实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闺中少妇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在点出“不知愁”之后,第二句紧接着用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不知愁”。春日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第三句是全诗转折,写诗人望见陌上杨柳才愁上心头。这一句,用了触景生情的方法,写了女主人公的联想和感触。最后一句,正面点题,道出了一腔幽怨。一个“悔”字,概括了她形单影只、心神不安、自怨自艾的种种情态。这一句,也写出了她的温柔善良。深刻的反思,正好展现复杂的内心活动,与“不知愁”形成鲜明的对照,强化此时此刻的精神痛苦,写足标题的“怨”字。

总之,本诗通过闺中少妇刹那间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盛唐妇女希望丈夫从军远征,建功立业,与渴望夫妻团聚的幸福生活的矛盾。在写作上,诗人能抓住少妇心理活动,先扬后抑,通过行动,借助景物,予以集中刻画;语言精练含蓄,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鉴赏要点]

[1]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2]抓住人物心理,采用先扬后抑的写法。[3]借景抒情。[4]语言精练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