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明妃:即王昭君,名嫱(qiáng),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竟宁元年(前33),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yé)单于,后死于匈奴。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一:这里是独自一人的意思。去:离开。紫台:即紫宫,宫廷。朔漠:北方的沙漠。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南二十里。传说当地多生白草,独王昭君墓地多生青草,故称“青冢”。画图:《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太多,不得常见,就让画工为宫女画像,便于随像临幸。宫女们争相贿赂画工,而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工就故意把她画得很丑。后元帝实行和亲政策,匈奴入朝,求美人,元帝凭画像派昭君去匈奴,等到临行时,才发现她青春貌美,娴雅大方。元帝追悔莫及,命令将画工处以死刑。省(xǐng)识:犹略识,即未仔细辨认。环珮:古时女性的装饰物,这里代指昭君。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传说昭君在匈奴作“怨思之歌”,感叹在汉宫受到的冷遇。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大意】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仍然有明妃生长的村子。一人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自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在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