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与宋元思书》全文赏析与注解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现存为节文。宋元思,一作朱元思,其人不详。吴均在这封信中,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的优美景色,抒写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二句,以对句发端,从大处着笔,写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江上风平浪静,烟光尽扫,两岸山色无垠,远与天接,视野是何等开阔,心情又是何等舒展!这正是一个秋高气爽、游目骋怀的大好时节。这两句景语孕情,大气包举,可谓善于发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进一步抒写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这种无定点的审美观照,正说明山光水色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人在大自然的美景面前仿佛变得身不由己了。这种随任式的态度,却正是自由的审美心态的独特表现方式。“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至此点明舟行路线。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而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概括,极尽其赞叹、倾倒之情。行文至此为第一小段,是概览性的总写。

下文即承“奇山异水”而分写之。先逐层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江水深而清澈,以至水中游鱼,江底细石,皆历历可见。游动的鱼儿,目光很难追踪,江底的细石,通常更不易看得分明。然而作者却说“直视无碍”,那么这一江碧琉璃的晶莹澄澈,不用说是何等令人惊叹了。面对这表里俱澄澈的明镜般的江水,人的心灵也仿佛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这一层意思作者虽然没有说,却是可以自然联想到的。这几句写江水的明净可爱,大体是一种静态美(游鱼的动态,不过是江水明净的一种陪衬而已)。接着两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则开出另一境界。原来富春江也有急流险滩,它在让你领略柔和明净的风姿外,还以其奔腾湍急的波涛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美感。由静态而转为动态,舟行景换,可见江上风光丰富多彩。这是就“水”的一面着笔,写来姿态横生。次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来气势非凡。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的树木,可见山色之青葱;这连绵的群山,在作者的视觉感受中不止是静穆崇高的,却还是奔放活跃的,它们仿佛在互比高低,使劲往上耸,正是这相互竞争,才形成了千百座形状不一的奇峰。这是用审美移情的眼光,写山势之高、之奇,化静为动,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

以上为第二小段,分写山水之奇异,着重从视觉感受一面落笔。下文转换角度,着重写听觉感受:“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声调各异,自成天籁,这是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工整的骈语,联翩而至,语言形式本身的韵律美,更加强了所描写音响的天然韵律美,两者可谓水乳交融了。

接着从写景而转到抒写身历其境的内心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种像鹰一样具有高飞冲天的雄心的人,见了这样的高峰,也要死了超越山峰的心;那些为经营世务而奔走忙碌的人,看见这幽谷的美景,也要留连忘返。这是说优美的山水,足以使热心世务、企盼仕途腾达的人也产生隐居之想。触景生情,从审美感受引向仕途进退的人生态度的变化,进一步烘托出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文意至此似已具足,下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境界是异常清冷的,热衷世务者至此自然要冷下心来。因而这四句不妨看作对上文的一种补充渲染。

这封书信短小隽永,而层次井然,写景抒情,均极简练生动。以四言句式为主,多用骈句,韵律感很强,宛如一首韵味盎然的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不愧为六朝山水小品的上乘之作。

〔注〕富阳:县名,在今浙江杭州西南部,以县城位于富春江之北而得名。富春江沿岸为著名风景区。桐庐:县名,在今浙江杭州西南部、富春江沿岸。经纶:筹划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