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西诗词·明末清初江西诗词·遗民诗人·南昌遗民诗人

明代江西诗词·明末清初江西诗词·遗民诗人·南昌遗民诗人

陈弘绪(1597~1665),字士业,号石庄,新建人。陈道亨之子。性警敏,好学,家集书万卷,兄弟友朋日夜讲习。以任子荐授晋州守。时真定属邑多残破,阁臣刘宇亮出督师,欲移师入晋州,坐拒不听,被参缇骑逮问,士民哭阙下,颂其保城功,得释。谪湖州经历,署长兴、孝丰二县事,有惠政。寻为巡按劾罢,入清后屡荐不起,移居章江,辑《宋遗民录》以见志。生平事迹附见《明史》卷二百四十一《陈道亨传》、清施闰章撰《学余堂文集》卷二十《故征君晋州知州陈公墓志铭》等。有《石庄集》《恒山存稿》《周易备考》《诗经尚书义》《寒崖集》《鸿桷编》《峿斋诗》《荷锄杂志》《寒夜录》《读书跋》等数十种,《豫章丛书》录其《寒夜录》二卷、附《校勘记》一卷、《校勘续记》一卷(清魏元旷撰校勘记,清胡思敬撰续记,丁氏八千卷楼钞本,民国五年刊,《丛书集成续编》第213册影印)。其诗,《江西通志》录1首。诗歌效法韩愈,以文为诗,瘦硬生新。如《达摩峰》:

东来西去岁时赊,锡杖遥冲洞口霞。一自踢翻兰若壁,始知九载见空华。

山水诗却重议论,时见佛典中语,如“锡杖”“兰若”“空华”等,诗风瘦硬奇崛。又如《游洪崖》,诗云:

玉龙蜿蟺劈苍石,漱雨摇风几千尺。清冷荡涤自古尘,轰飞忽见崩崖折。捣药臼存仙已去,雪精藤笠知何处。幽草幽丛阅代深,白云落落堆寒絮。峭壁古篆点画疑,一字两字扪且推。读之不了踟躇立,刮削老苔留新诗。赤日堕山瞑烟重,吼泉势撼孤亭动。节杖遥指翠微灯,虫声满径催清梦。

写游洪崖所见景致,气势倒不小,只是语言有些生涩,诗风奇崛瘦硬。《东湖》云:

孺子祠前水,斜过吏隐亭。昔垂高士钓,今照酒人星。灯满盂兰社,鱼依桥甕萍。几番看竞渡,虹影挂香軿。

游览东湖的孺子亭与吏隐亭两处名胜,间用僻典僻语,生涩瘦硬。而《江城怀古诗》六十首,堪称遗民诗之佳作,不时流露出“白头未遂丹砂愿,烟雾苍茫去荷锄”之类的隐士情怀。此外,如《失题》云:

风雨千年痛哭声,海天寥落听韶韺。澄心堂内新词好,衔壁凄凉愧众伶。

更是表现了他的遗民情结,“借咏古以讽明臣入仕清廷者”[1]。类似的还有《李太虚席上观女乐》二首等。

王猷定(1598?~1662?),字于一,别号轸石,南昌人。王时熙之子,贡生。崇祯末年,漫游至扬州,为爱国将领史可法征为记室参军,史待其如师长。曾为史可法撰写迎立福王的檄文,情文倾动一时。弘光时,其姻亲袁继咸总督江西、湖广、应天、安庆军务,上疏推荐他,他谢绝袁的好意。入清后,绝意仕途,以诗文自娱。后流寓杭州昭庆僧舍,忧愤而死。身后一贫如洗,无资以殓。以诗、古文、词自负,与侯方域齐名。明季,与杜濬俱以诗文名天下,世称“于一于皇”。对客讲论,每举一事,原原本本,听者心折。兼有笔札、喉舌之妙,书法亦擅名一时。生平事迹见《江西通志》卷七十、《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四等。有《四照堂集》,《豫章丛书》录其《四照堂文集》十二卷、《诗集》四卷,《浙江通志》(《四库全书》本)称其“善古文,为人倜傥自豪,寓居西湖。为文郁勃,如殷雷未奋,又如崩崖压树,槎丫盘礴,旁枝得隙,突然干霄;或间露卑率语,然苍骨老气,终不可没”。

其诗,《明诗综》录3首,《明诗纪事》录10首,豫章丛书本《四照堂诗集》四卷录257首,其中,五古30首、七古9首、五律88首、七律69首、七绝61首。古诗发思古之情,具《离骚》之情调;近体以五律居多,哀婉动人。五古如《闰三月十九日闇衣招集螺舟北园二首》,借园林草木花鸟比兴,抒发飘零不遇之感。其他五古诗,大抵如此,故陈田云“于一诗,骚情古意,跌宕萧寥”[2]。七律如《送侯述邺之秦二首》:

苍苍树色满西陲,古道咸阳旧雨吹。太华一筇看日月,军书十万领熊罴。壮心未老关云乱,孤剑长鸣陇水知。几处旌旗迷汉代,昆明应续少陵诗。

百战关河一剑游,动人清泪极边州。图书盗贼归何处,财赋兵车莾未休。铁岭尘飞三辅暗,瓦云风动五陵秋。君行莫唱乌乌曲,咽尽铜川水不流。

送别诗不写离情别意,却别有怀抱,诗风沉郁苍凉。五律如《螺川早发》: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剩梦,孤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写江上早行所见景色,寓情于景,羁旅行役之愁见于言外,情调悲婉。又如《送香山游颍州》其二:

何者为长策,看人老一生。鼎湖愁入梦,清颖泪无声。古道黄尘暗,炎天白发行。秋风虽有约,惜别不胜情。

人生况味与依依惜别之情交织,感伤情调浓郁。又如《返扬州喜晤孙无言》:

却讶秋还在,萧条满目非。江山千骑暗,城郭一人归。见子南冠泪,犹惊楚客衣。庭花何烂漫,寂寞伴伊威。

借山川景物,感事伤时,寄托故国之思,风格沉郁悲凉,接近杜甫的乱中之作。类似的诗歌,还有《阜城》《登燕子矶》等。猷定生当明季,身历乱离,卷入明末遗民行列,行诸诗文,多故国之思与凄苦之声,故陈田云“五律一体,尤哀咽动人”[3]

徐世溥(1607~1658),字巨源,新建人。明诸生,徐良彦之子,熊明遇之女婿。幼随父任,学殖日富,年十六补博士弟子员。时东乡艾南英以时文奔走一世,闻世溥名,与约为兄弟。与侯方域并负文名,又与熊人霖、万时华、陈弘绪号“江右四公子”。江南若陈子龙、姚希孟,里中若万时华、康小范辈,无不以杓斗归之。世溥才雄气盛,一往自遂。兼工书法,户外屦常满,继而屡困锁闱。入清,匿影杜门,绝意进取。顺治年间,溧阳陈名夏柄政,欲修征辟故事,直指使者亲式其闾。又作手书遣司理,持礼币往山中致之,坚拒不纳。司理去后,盗乘夜入室,索其礼币,不知初未尝受,盗不信,以火炙之,至死乃去[4]。生平事迹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十四、《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三十九等。有《榆溪集》《榆溪外集》《夏小正解》《韵蕞》《榆墩集选文诗》《榆溪诗抄》《东园类语诗话》,《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19册录其《榆溪诗钞》二卷。清王士祯撰《居易录》(《四库全书》本)卷十一称:“士业(陈弘绪)之文畅,巨源之文洁。”陈弘绪撰《江城名迹》(《四库全书》本)卷二“榆溪”条载:

古魏元君炼丹地,临溪多榆故名……予友徐巨源征君世溥结庐其间,所署诗文因名《榆溪集》。巨源最爱江文通《恨》《别》诸赋而尤醉心《韩婴外传》,以为婴叙事淡荡婉劲,有司马迁逸致,迥出西汉诸家,故其作《爱秋光赋》《东湖渔者赋》,仿佛醴陵操觚。而他文抑扬吐气,意在笔先,有韩生之风焉。晚乃力摹昌黎,有酷肖者。诗则少陵沉郁,昌谷奇丽,时亦错出见奇。山居日久,应酬诸文绝少。予尝语巨源祝词始自虞伯生,其《寿两尹先生序》雄伟,固足不朽。

对世溥的诗文所作评述较具体、全面、准确。其诗,《江西通志》录5首,《明诗纪事》录13首。他的诗,时而奇丽,时而瘦硬,时而沉郁。尤其身遭乱离,憔悴枯槁,行诸笔墨,令人难以卒读。如《葛仙坛访见明尊宿》:

幽居几岁狎偷安,特为孤峰上葛坛。一卧烟萝忘入径,长看云石对凭栏。崖经野烧松鳞古,涧挟余冰竹影寒。最爱相逢无佛语,成蹊共在不言端。

写幽居的心情与登葛仙坛所见景致,诗风瘦硬。《独上新滕王阁》云:

独自登高眷故都,周回残锦半模糊。新题欲赛蛟龙字,旧迹疑翻蛱蝶图。苏圃只今烟蔓草,徐亭谁昔雨生刍。由来名胜兼资福,得似君王此阁无。

写登临滕王阁所见所感,颂扬南昌名士徐孺子、苏云卿的高洁品行,暗以自况,诗风沉郁。《江上同萧伯玉先生》云:

同傍渔舟问酒家,路侵残草似春沙。经风霜叶迎人堕,误向鸥边叹落花。

与萧士玮同行于江上酬唱,写景状物,细腻生动,风格奇丽。《画桃源图》再现世外桃源的境界,清新恬淡。《万里长所居》也是类似风格。又如《楚谣》其一:

不是商船莫上关,新河写换客如山。武昌只索钱三贯,双桨单装任往还。

一舟只载一人,不附他客,谓之单装。诗以民谣的形式,暴露榷使征商船税这项政策的不合理。为反映现实之作,诗风清新自然。

徐世溥身逢离乱,憔悴行吟所得,往往“丰神戌削,有疏竹幽花之致。身遭乱离,憔悴哀吟,中有不堪卒读者”[5],如《春词》:

不饮已如醉,蒙蒙况日斜。远钟残梦后,酒气似梅花。

未饮先醉,日暮西斜,沉醉梦中,远钟惊梦,已是酒气如曛,其落魄、憔悴之状如现。类似的还有《辛未春中逢晏山人弹阳关操》《初秋江上闻笛有怀同社诸子》《看晚穫值守斋上人经过却寄香城诸师》等。

黎元宽(1597~1676),字左严,号博庵,南昌人。黎道照之子。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工部主事,榷浙南关。历兵部郎中、浙江提学佥事,以忤温体仁罢归。明亡,绝意仕进,构草庐于谷鹿州,与生徒讲习周、秦以来古文之学。顺治初,有荐之者,以母老固辞,年八十,以寿终。生平事迹见《江西通志》卷七十、《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三十九等。有《进贤堂稿》,《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5、146册录其《进贤堂稿》二十八卷。其诗,《江西通志》录2首,《江西诗征》录3首,《西江诗话》称其有《进贤堂诗集》五十卷,今未见流传。他的诗歌成就虽不及古文,但也颇有特色。如《杏花楼》:

杏花楼下泛香波,楼上看花净绮罗。树拂鞭丝妨马路,村沽斗酒听鹂歌。千年苏圃风流在,两相平泉木石多。王谢乌衣能复起,归来旧燕欲如何?

吟咏南昌名胜杏花楼,前半写眼前的繁华热闹,后半连用三个典故,借历史人物写其人文荟萃的传统。苏圃风流和两相[6]平泉,是赞颂隐逸之高洁与人文之荟萃。诗末,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意,以反问收结,引人遐想。又如《开元观》诗,裘君弘评曰:“此诗寄托深婉,近人怀古诸什皆不能及。”[7]《九奇峰寄释匡云》云:

飘风应不到匡庐,卧起匡公走讯予。为问九峰峰顶上,可容倦客一骑驴?

以诗题赠,除表达问候之意外,还抒发了诗人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情绪。骑驴,意为苦吟,系用典故,以反问出之,可见出诗人于苦涩中保持乐观的情怀,诗风俏皮活泼。《送僧归庐山》云:

匡山秀色落重湖,一叶僧归入画图。他日就师寻旧社,白莲重放数枝无?

送别禅师归庐山,不写惜别之意,设想他日重逢,别具一格。白莲社为东晋释慧远等人在庐山东林寺所创,以所植白莲而得名。典故仿佛信手拈来,自然妥帖,诗风清新淡远。黎元宽于明亡后绝意仕进,故可视之为遗民作家。但从所见的几首诗来看,尚无遗民诗的感伤情调。

注释

[1]钱仲联:《清诗纪事》第一册,明遗民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8页。[2]陈田:《明诗纪事》,第3381页。[3]陈田:《明诗纪事》,第3381页。[4]裘君弘:《西江诗话》卷十称“顺治戊戌,为盗所杀”,戊戌,即顺治十五年。[5]陈田:《明诗纪事》,第3377页。[6]杏花楼为张文端公故宅,在东湖之滨;刘文端公别墅也在湖上,二人曾为相,故云。[7]裘君弘:《西江诗话》卷十“黎元宽”条,《续修四库全书》第1699册,第5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