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如何出新

诗词创作如何出新?这个“新”,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简而言之,诗词创新,就是指题材内容的创新,语言与手法的创新。赵翼说过:“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诗词创新是多方面的,四川大学周啸天教授概括为四方面:“或新于命意,或新于取材,或新于措语,或新于手法。”我们便从这四个方面谈谈诗词的创新。

(1)题材新。诗词创新首先应该是题材内容的创新。比如周啸天的长篇歌行《洗脚歌》:“健身中心即金屋,中有玉女濯吾足;大腕签单既得趣,小姐收入颇不俗。别有蜀清驻玉趾,转教少年为趋侍;游刃削足技艺高,捏拿恭谨如孝子。”洗脚、桑拿、按摩、美发等等是时代的产物,贵在写新现象。又如吕和的《增资有感》:“喜至忧来昨与今,增资涨价反复轮。狂飙驱冷愈添冷,倒是无风暖几分。”写出了对当今增资与物价上涨轮回现象的忧虑,贵在写新事物。

(2)立意新。立意新指主题思想新,感情新等。新题材能含新主题,旧材料也能出新的思想情绪。比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之战,周瑜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历来被人称道。杜牧却说孙吴乃侥幸取胜,否则“二乔”将会被锁在曹操的铜雀台。此是不沿旧说、创意新颖处。另一首《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自杀不可取,应该不屈不挠,卷土重来。立意出新。而王安石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从刘项相争的军事态势及人心向背上对杜牧所论提出异议,以反问的语气表明江东子弟不会跟项羽卷土重来,眼光独具,翻出新意。

(3)语言新。语言出新,可以吸收口语入诗。《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春秋时期的白话诗。因为语言有变迁,书面语与口语渐渐脱离,遂有文言文。明代的袁宗道说:“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诗词口语化,更能贴近大众。例如朱元璋《咏鸡》:“鸡叫一声蹶一蹶,鸡叫两声蹶两蹶。三声呼出扶桑日,扫尽残云和晓月。”一二句全是口头语,但与三四句组合起来,却是雅俗相融,浑然一体,就成了一首响遏行云,声振古今的好诗。又如诗人叶国璋1972年悼念亡妻的《浣溪沙》:“教我如何不想她,悠悠四十八年华。知她同样在思家。人老心宽穷对付,读书看报旧生涯。别来无恙放心吧!”基本都是大白话,语浅情深,别具一格。语言出新最主要的就是吸收运用口语,生活用语以及新词汇,这样才接近民众,富有时代气息。但口语不够雅洁、凝练、含蓄,使用时应当慎重。

(4)手法新。艺术在发展,新的表现手法也在不断生成,诗词也可借鉴其他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技巧。反讽是一种较新的表现手法,在聂绀弩的诗中运用较多。聂绀弩曾错划为“右派”,遣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什么农活都得干,挑水、锄草、推磨、放牛、刨冻菜、搓草绳、烧开水等等,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满腔忧愤化为幽默、调侃,遂有《北荒草》诗作。《清厕同枚子》其一云:“君自舀来仆自挑,燕昭台畔雨潇潇。高低深浅两双手,香臭稠稀一把瓢。白雪阳春同掩鼻,苍蝇盛夏共弯腰。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秽成坑便肯饶。”尾联将掏粪清厕与澄清天下联系起来,构成反讽,这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调侃,是黑色幽默,含泪的微笑,是皮里阳秋的“杂文诗”。

赵翼《论诗》云:“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公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作为初学者在诗词创作中如何出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训练和感悟。

(1)体验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词创作不可闭门造车。诗词说到底是生活经验的反映。阅历不广,识人不多,经验不丰,题材有限,必然限制了创作的空间;只有扩大生活视野,增广见闻,才能多多发现新问题,了解新现象,熟悉新事物,使创新成为有源之水。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全诗清新自然,无任何矫情,写出诗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情。若是陶渊明没有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如何能有如此海阔天空的诗作。这也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内心深处真正的田园。

(2)换位思考。诗词创作忌讳人云亦云,须有自己独特的眼光。位置或角度的改变,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论,或看出不同的侧面,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要求我们换位观察和思考。例如方竚的《咏史三首》其二:“开封府尹骨铮铮,铁面生霜冷若冰。三铡刑施龙虎狗,头颅贵贱太分明。”此诗肯定了包拯的大公无私、铁面无情;但从他铡不同的罪犯用不同的铡刀来看,又分高低贵贱,因此诗人对其等级观念进行了嘲讽。可谓善思考,有眼力。又如王安石的“一鸟不鸣山更幽”,源自南朝梁王籍的“鸟鸣山更幽”,王安石反其意而用之,显示出他作诗不愿蹈袭前人而自创新意。

(3)忠于自心。每一个人的内心感受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会有差异,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会有变化,诗者只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写出来的作品必有独到之处。黄遵宪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这样才能“不失乎为我之诗”。林散之《作书》一诗云:“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意味着写到灵魂深处,浑然忘我,实际上恰恰是写出了自己的“真”,虽是谈书法的,同样可用于诗词创作。例如张应中的《寻幽》云:“久住城中不耐烦,寻幽特地到公园。游人似我知多少?枉费精神又一番。”现在的城市公园一般都对市民游客免费开放,这是好事,但人多,熙熙攘攘也就失去了幽静。该诗忠于自身体验,直言所见所闻,直言心底感悟,遂有了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