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注释】

选自《孟子·告子下》。

【赏析】

人有贪恋安逸享乐的人性弱点,在孟子看来,人处身安逸享乐之中,不是福而是祸。他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意思是:忧患使人生存,安乐使人死亡。

孟子认为,人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忧患和艰难困苦是常有的事。但忧患和艰难困苦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因为忧患和艰难困苦正好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在孟子看来,忧患和坎坷不幸的人生经历,恰恰是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人尔后成功的基础和条件。

而贪图享乐,放纵声色,最容易松懈人的意志,令人不思进取,丧失奋斗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其结果是懒惰懈怠,无所作为,人心涣散,最后走向失败和毁灭。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阐明了逆境和忧患能够刺激和鼓舞人的奋发图强之心、增长才干的道理,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好的诠释。

所以,历代有德君子,都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语),修身养性,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样传承下来,这种患忧意识逐渐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魅力。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历代的贤宰良相(包括一些开明君主)为了国家的稳固和生存,都能够做到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北宋名相范仲淹这句话,正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精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