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注释】

选自《论语·季氏》第一章。

修文德:提倡礼乐教化。文:文教,指礼乐。

来:使……来(归附)。

安:使……安定。

【赏析】

季孙氏是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他将要讨伐附属国颛臾。孔子的弟子冉求、子路当时任季孙氏的家臣,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说: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意思是:边远的人不归服,就修饬文德招徕他们;既招徕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统一,应该主要依靠文德,而不是武力。所以反对季孙氏攻伐颛臾,以战争的手段来求得统一。孔子主张,以礼来治国、以德来行政,以文教德化来争取人心。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因为,平均了就没有贫困,和谐了就不会寡少,安定了就不会倾覆。如果君主这样做了,边远的人还不愿归服,就应该整治礼乐,修饬文德来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应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孔子批评冉求、子路未尽到辅佐的责任:边远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徕他们,国家面临分离,却不能守护,反而在国内兴师动众,打一场非正义战争。孔子的批评,体现了他主张安定团结,以仁德服人,“仁者爱人”的基本思想。千年来,这种理念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