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注释】
选自唐·韩愈《答李翊书》。
实遂:果实饱满。实,果实。遂,成功。
膏:脂膏。
沃:肥润。
晔:同“烨”,光明灿烂。
蔼:草木茂盛。喻指语言文辞之美。
【赏析】
《答李翊书》是韩愈写给李翊的一封书信。李翊是韩愈的弟子。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李翊曾写信向韩愈求教,韩愈于是给他回了这封信。贞元十八年,李翊进士及第,也曾得到韩愈的举荐。这封信历来受人重视,因为它实际上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一篇理论纲领。信中,韩愈以比喻的手法,说明学习古文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意思说:根须茂盛才能结出果实,脂膏滋润才能打扮得光彩照人。仁义的人,语言平和、华美。比喻培养人才要从根本着手。
“古文”是出现于中唐时期散文的统称。先秦两汉的重要著作,都是用质朴自然的散文写作的,以散行单句为主,语言长短不拘,不受格式的限制,便于表达思想和社会生活。南北朝以来,骈文盛行,作文必须讲究对偶、声律、典故、辞藻,华而不实,不切实用。唐初,骈文仍占统治地位。从初唐到中唐,不断有人提倡改革文弊,主张恢复古代散文的正统地位。韩愈倡导的古文,指的就是先秦两汉时的那种散文。
韩愈认为,要写好古文,必须从内在的道德修养入手。内在的道德修养是基础,基础深厚扎实,才能写出高明的文章。犹如树木,根深叶茂,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又如脂膏,润泽膏腴,才能焕发光彩。因此学习古文,不能因为文章胜过一般人而满足。超越一般人是很容易的,但要达到古代贤人立言的水平,就不容易了。因此应该树立“古之立言者”的宏大志向,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受名利权势的诱惑,而应从培养自己的德行修养和学问着手,认真阅读古人的优秀著作。同时还要不断地割舍不符合圣贤之道的思想,从根本做起,使自己成为一个“仁义之人”。只有这样,才能对圣贤的道德有所了解,才能把圣贤的道德化为自己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如果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一个“仁义之人”,“有德者必有言”(《论语·宪问》),其文章自然能够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文辞俱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