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禾之喻》原文与赏析

《粟禾之喻》原文与赏析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 隰朋对曰:“夫粟,内甲以处,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曰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眴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桓公曰:“善。”(《管子·小问》)

【注释】放春:即春游。放:游放。甲:铠甲,喻指小米外的谷皮。卷城:圈城。指粟粒的外壳。兵刃:武器。指谷粒的外芒。粟:粟粒,微小颗粒。古代粮食称粟,并称微小颗粒为粟。这里指粟有君子谦虚之德,虽具铠甲、圈城与兵刃,但却自命为微小颗粒。眴眴:同“恂恂”,柔顺的样子。由由:通“油油”,和悦恭顺的样子。兹:益,更加。免:俛,俯,指低头。禾:禾苗,“禾”与“和”谐音,谓禾有和德,取其和调成事之意。

【译文】三月天,桓公春游,在乡野观赏。桓公问:“什么东西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呢?”隰朋回答说:“粟粒可比,身处铠甲之内,中间有圈城围绕,外边有兵刃保护。它还不敢自恃强大,谦虚地自称为微小颗粒,这大概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了吧?”管仲说:“禾苗可比,开始在幼小的时候,柔顺得多么像个孩子;到它长得茁壮时,庄重得多么像个义士;到它成熟以后,恭敬得把头更加向下低垂,多么像个君子啊!天下得到了它就安定,得不到它就处于危难之中。所以命名为禾(和)。这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了。”桓公说:“好。”

【评说】明智的人总是能够做到以小见大,在生活中也能够汲取治国之道,感悟出人生哲理,并切身实践修身养性,以君子之德服天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