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点拨·凸显特征》状物作文写作技巧

技巧点拨·凸显特征名言大全

技法解说

状物的文章较多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介绍实物、解释事理、讲述操作程序而向读者传授相关知识。

世界上任何实物、任何现象、任何制作都有它的特殊性,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对象的标志。写作状物文章必须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来写。

如果是写介绍实物的状物文章,首先要仔细观察这个实物是什么样的,它的形态、性质、习性、结构等具备什么特征,然后分析这些特征中哪些是相类似的对象所共有的,哪些特征是这个写作对象所独有的,再紧紧抓住这些方面的特征来写,突出它的与众不同。

如果是写介绍事理的状物文章,就要认真分析这种事理有哪些现象是由它特有的本质所产生的。不同的本质所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一定要把这种事理的本质说清楚,不能与其他的事理混淆不清,才能把这种事理的特征写明白。

如果是以某物的制作程序为写作对象的文章,就要侧重说明制作的过程、步骤和方法,尤其是它特有的操作程序或是某种特殊的方法,把握它的特征才能把“怎么做的” 说明白。

事物的特征,往往呈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比如一只苹果,它的特征就有形状是扁圆形的,颜色是青的、黄的或红的,滋味是香甜的,等等。再比如水,从化学角度来看,水与其他化合物的差别在于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水同其他物质的差别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于0℃结冰、100℃沸腾,密度为1克/厘米3

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写。



范文点评

1. 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



吉林 范 俊



提起动物界的 “国宝”,大家一定会马上联想起活泼可爱、憨态可掬,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熊猫。可是你是否知道和熊猫齐名,被誉为 “植物界的活化石” 的银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 呢?

在远古时代,银杏家族 “人丁兴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但由于中生代后期第四纪冰川的袭击,银杏 (包括恐龙) 等动植物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濒临灭绝。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南部冰川结构的间断性使银杏躲过了这场浩劫,它得以在云南生存下来。

银杏又名 “公孙树”,顾名思义,祖辈种下的树,要到孙辈才能派上用场。银杏亦叫 “白果”,据《本草纲目》 记载: “宋初始入贡……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今名白果。” 银杏的生长速度较慢,树龄可长达千余年,与有长寿美称的龟相媲美。庐山黄龙寺的一株古银杏,相传植于东晋前后,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长势依然很好; 山东莒县定林寺的一株古银杏,株高24. 7米,周长15. 7米,需8人联手方能合抱一周,据载,它已有3000岁的高龄。所以,把银杏誉为 “长寿树”,丝毫不为过。

银杏有较强的生长适应能力,从广东到东北,均可择地栽培。它性喜亚热带气候,怕涝,长江流域是银杏最理想的生长地域。银杏系孑遗植物,落叶乔木,属银杏科,雌雄异株,雌树结果,雄树不结果。种子呈核果状,椭圆近似球形,长2.5厘米~3.58厘米。银杏一般在栽种20年后才开始进入成熟期,生长40年后,便到盛果期。此后每年4月花叶齐放,至10月中旬,果实熟透,自然落下,平均每株每年可获70千克~100千克的果实,即使到400岁,仍能开花结果。

银杏体态魁伟、优美,高度一般在20米~40米之间,树干粗壮、挺直。一株30米高的银杏,树枝离地10米许,其枝叶蓬勃伸展,大面积地向四周生长开来。银杏的树枝有长枝短枝两种。树叶呈折扇形,精巧、青翠、莹洁,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短枝上簇生。空旷之地,银杏一树参天,云冠巍峨,葱茏庄重,给人一种肃穆、伟岸、秀美之感。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 《银杏》为题写了一篇散文,热情歌颂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银杏全身都可为人利用: 它枝干蔽日,是人们夏日纳凉的最佳场所之一; 它枝叶舒展,又是人们避风躲雨可作片刻休憩的好地方。银杏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它的果实(白果)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炒食,做羹汤,或制蜜饯; 种子可入药,有强身健体、润肺止咳的功效,主治痰哮、遗精等症。银杏木质坚硬,纹理细密,可供建筑、雕刻、制家具及其他工艺品用。需要指出的是,银杏的果实有腐蚀作用,且含有微毒,多食有中毒的危险。

现在,银杏在我国各地已被广泛栽培,国外也有许多地区已引入进行,普遍培育种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银杏还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具有观赏价值。庭院内,街道旁,一两株银杏高耸入云,四周全是绿荫,显得古朴典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相信,只要真正重视起来,善于保护它,那么银杏必将大放光彩。

点评:

这篇文章抓住银杏是“活化石”、“国宝” 的特殊之处,从银杏的历史、适应能力、生态特征、栽培和用途等多方面进行介绍,特征突出,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这一古老的树种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作为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状物文章,本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大熊猫的幼年



大熊猫的幼仔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之际,其貌不扬,不过是一团红色的小东西,像小老鼠似的,体重不过100克上下,全身长着稀疏的白色胎毛,双眼紧闭,四肢软弱无力,无法行动,唯有那根尾巴,倒显得很长。跟父母相比,幼仔简直成了 “ 丑八怪”!

幼仔只会啼叫,个子虽小,叫声倒挺响,挺频繁!

大熊猫的母爱,是十分惊人的: 它紧紧地抱着小宝宝,不住地用舌头舐着,把胎粪舐得干干净净。

小生命降生以后2小时,大熊猫就有奶水了。母亲把幼仔抱在怀里,给小宝宝喂奶,一开始,小宝宝连吮吸乳汁的能力都没有! 大熊猫一直紧抱着小宝宝。即使是累极了,睡着了,仍把小宝宝抱在怀里。

俗话说: “女大十八变。” 大熊猫的小宝贝,一天一个样儿。小宝贝虽小,长得倒挺快,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小宝宝的眼圈、耳朵、肩部就微微发黑,再过几天,前肢也出现黑色。这时看上去,有点像熊猫了,不过,它的双眼仍紧闭着。

到了满月的时候,小宝宝已经有1千克~1.5千克重了,体长30厘米~40厘米。这时,新毛已经长出来,黑白分明,显得十分漂亮,不过,它的双眼还是紧闭,只有太阳光照到脸上的时候,它才微微眨眼。它的四肢还很软弱,无法站立,只能在原地翻滚而已。如大熊猫要外出,便把小宝宝夹在腋下。

2个来月,小宝宝的眼睛总算睁开来了,脚也算变得有力了一点,能够像醉汉一般,摇摇晃晃走几步,叫唤声也变了,开始“嗯、嗯” 地叫着。

到了3个月,小宝宝的体重已有5千克左右。这时候,它能走1米左右的路,牙齿也开始长出来了。

到了半周岁,小宝宝能够跟在母亲后边,蹒跚地走着,并开始吃箭竹的嫩叶、笋心。

一直到一岁半,小宝宝才开始独立生活,离开母亲,自奔前程。

从出生到一岁半,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大熊猫的幼仔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特别是半周岁以前,很容易被别的野兽侵害,这也是大熊猫稀少的一个原因。

点评:

国宝熊猫,举世所瞩目,人人心中都能浮现出熊猫吃着竹子的憨态可掬的样子,但幼年熊猫是什么样子,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是个谜。本文运用跟踪观察的写法,抓住大熊猫幼年时期生长、生活和生活习性等特征,对大熊猫从出生到一岁半作了生动形象的比较全面的介绍,层次清晰,突出了写作对象的特征。

3. “克隆”技术



王 帆



克隆——这一摩登用语已成为当今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它将成为贯穿整个21世纪的一项新技术。“克隆” 是英语clone的音译,意译为 “无性繁殖” 或 “无性生殖”,即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代直接产生子代的技术。

克隆,通俗的称作“复制”,它的过程可简单解释为通过把单个细胞与一个未受精卵细胞相结合,即将卵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吸出,得到不含遗传物质的卵细胞,然后使被复制体的细胞与这样的细胞相融合,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这一卵细胞开始分裂繁殖形成胚胎,当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再植入被复制体内,使其怀孕产下复制品,由此培养出来的复制品在遗传特征上与提供细胞的被复制体完全相同。

英国科学家首先使用 “克隆” 培育法 “复制” 了一只绵羊——多利,复制品继承了被复制绵羊体内的全部基因特性,这一新技术的成功震撼了世界各国科学界。最近美国又宣布克隆恒河猴已问世,人类开始震惊了: 科学家们已克隆出人类的近亲猴子,那么离克隆人类还有多远呢?

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是生物学划时代的进步,无疑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尤其是在医学方面,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如患有遗传病的母亲能通过这一技术,用丈夫的基因换掉她卵子中的基因,而得到一个健康的孩子,从而提高人口质量。运用克隆技术可以迅速提取动物身上很难得到的物质,同时也可以及时拯救许多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从而保持生态平衡。

但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位科学家把高新技术的发展,形象地称为 “双刃剑”。如核的发现与运用,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原子能时代,然而它却首先运用在杀人武器——原子弹上,使得广岛瞬间成为一片废墟,生灵涂炭的悲惨恐怖情景,至今还使人们心有余悸。几十年过去了,广岛上的核辐射却还在继续危害着这个地区。

早在1978年美国曾拍过一部名曰 《巴西来的孩子》 的影片,讲述某位科学家“克隆” 了一大批希特勒,令看过这部影片的美国观众心里惶惶不安。人们不难想象1978年的科幻故事如果变成为今天的现实,那么世界人民面临的又将是怎样的一场灾难。

基于以上种种忧虑,为了防患于未然,有的国家已开始立法,禁止克隆人研究,杜绝一切用人类胚胎做类似实验的行为,因为这种做法是有悖于自然,有悖于伦理道德的。我们不希望人类因科技发展而导致自身毁灭,每项高新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其唯一宗旨理应是最大限度地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相反。望克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善良的人们所愿,始终沿着健康正常的轨道发展。

点评:

“克隆” 技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既新奇而又陌生的。文章先是科学、严密地说明 “克隆” 技术,并用下定义的方法,严格界定了 “克隆” 的含义,继而用科学而准确的语言讲述了“克隆” 的过程。接下来以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为例,生动地展现了 “克隆” 在医学上的前景和用途,并提出了 “克隆” 的负面效应以及人们对此的忧虑和防患。文章突出了 “克隆” 技术的特征,科学而谨严。



文题演练

1. 世界上找不出两朵完全相同的鲜花、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两个毫无差别的水果……那是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特征。请选取自己所熟悉的某一种植物或动物、或生活用品写一篇状物文章。

要求:

(1)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特色和新意。

(2) 不少于600字,书写整洁。

2. 新的高科技产品或工艺品,是我们所陌生的领域,但也正因为如此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学习。请选取某一种高科技产品或工艺品,写一篇状物文章。

要求:

(1) 要写出事物的特征,并注意合理使用一些专业术语。

(2) 不少于600字,书写整洁。



佳作展示

1. 地图鱼



石 磊



地图鱼原产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委内瑞拉、巴西,由于它特别美丽,已成为遍布世界许多地方的一种观赏鱼。它们适宜生活在20度以上的水中,比较容易饲养。地图鱼成熟后个体较大,一般可达30厘米,它性情凶猛,喜爱残忍地捕食其他品种的鱼类,而且不屑与其他热带鱼同缸。

我家养过4条地图鱼,顾名思义,这些鱼身上有地图般的花纹。地图鱼呈椭圆形,侧扁,从水面上观赏,显得很 “苗条”,只见得一条直而绿的“线”,若不是偶尔摆两下,真不知是条鱼。侧看,鱼身上是白绿相间的地图般的纹理,绿的表示 “疆土”,白的表示 “疆界”,就是猜不出是哪个星球的地貌。

不游动时,地图鱼的鳍条根根竖起,如 “怒发冲冠” 一般,显得十分威武。游动时,为了减少水对鱼身的阻力,靠近头部的背鳍条首先向尾部倒下,一根接一根,这时的鱼像没有背鳍一般。地图鱼的腮后端长着一对前后摆的鳍,使鱼体能在水中进退自如,鱼腹前端、腮的下方也长着一对鳍,看样子不过是一对“装饰品” 罢了。地图鱼的尾鳍呈扇形,上面有黑丝镶配白色的花纹,黑白分明,十分好看。鱼身、鱼鳍、鱼尾配合一致,协调而有节奏地摆动,洒脱、自然。

当地图鱼还是“孩子” 时,喜爱一起连串活动,那种依次进行、首尾相接、井然有序的样子令人惊叹不已。

鱼到了性成熟阶段,侧身上的地图纹理中会出现星星点点的金橙色,于水波间给人无限遐思,这是鱼的变色阶段。此时,其性情有所改变,喜爱配对单独相处。在我家养的4条鱼中,竞争的结果,终于有两条雄鱼因“落选” 而死,以致现在鱼缸中只有一对地图鱼在享受两“人” 世界的温馨。

地图鱼游动虽然缓慢,看似呆头呆脑,但对人类有感情,每当人走近鱼缸时,它们就立即向人游来,以示欢迎。

朦胧间,看那正在变色的鱼身,我依稀看到了它身上的花纹变成了海洋、大地,变成了近乎自然的地貌图形。

2. 南溟八月椰子香



海南师院附中 郑春霞



“椰子树,亦类海棕。结实大如瓯 (ōu) 盂,外有粗皮如大腹,次有硬壳,固而且坚,厚二三分。有圆如卵者,即截开一头,沙石磨之,去其皴皮,其斓斑锦文,以白金装之,以为水罐子,珍奇可爱。壳中有液数合,如乳,亦可饮之,冷而动气。”这是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 中对椰子的介绍,除第一句是说椰子树像海棕树之外,其余是对椰子的说明,能抓住特点,也说得很形象,但过于简单。这里作一些较为详细的说明,让没有见过椰子的人,也能理解。

海南岛古称南溟,这里历来盛产椰子。

成熟的椰子,大都黄褐色,也有黄绿色和绿色,一串串簇生在叶腋下,一串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椰子雌雄同株,一年四季都开花,而以春季为多。一树椰子有老有嫩,真可以说是“几代同堂”,因此,一年四季皆可采摘,而以八月为盛期。那时候,新鲜椰子肉,嫩脆爽口,吃后齿颊生香,因此被称为 “南溟八月椰子香”。宋代诗人苏东坡写了《椰子酒赋》,盛赞椰酒之醇香; 元代诗人聂古柏也曾称赞“椰子浆寒甘似蜜”,确实如此。

椰子呈心脏形、卵形、椭圆形,“大如瓯盂”,通常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蒂部大,顶端稍小,中间凸出,形如 “大腹”。

椰子的果皮分外果皮和中果皮,合称为椰棕。“外有粗皮”,中果皮为纤维层,一般4厘米~6厘米厚,缔结紧密,弹性强,耐水浸。椰棕很有用处,可制扫帚、绳索和地毯,又是沙发、床垫、隔音板的优良材料。

椰子内果皮为角质的硬壳,“固而且坚”,俗呼椰子壳。“厚二三分”,约为2毫米左右,呈黑褐色,如果“截开一头,沙石磨之,去其皴皮,其斓斑锦文,以白金装之,以为水罐子,珍奇可爱”。刘恂把“斓斑锦文” 的椰壳,只比作为“珍奇可爱” 的水罐子,实在可惜了。其实,素有“天南贡品” 之称的椰雕,就是椰壳制品,自明代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今天的椰雕制品更是琳琅满目,在海南随处可见。椰壳干馏后还可以制成优质活性炭,供工业作除色剂之用。

椰壳之内为椰麸层,像一页书皮那么薄,是椰肉的外表皮,它比椰肉坚硬,但仍可食用。椰肉层有1厘米左右,和椰壳紧密相贴,椰肉乳白晶莹,为椰子的食用部分: 有一层薄薄的椰油附着在上面,闪闪发光,十分诱人。椰肉可生食,味道清香,食后美味依然存口,令人回味无穷; 也可熟食,能做出多种椰子佳肴; 更主要的是可以配制成各种高级食品,如椰子糖、椰子饼、椰子浆、椰奶酪,还有 “世界首创,中国一绝” 的天然椰子汁。

椰肉所包围的空间,“有液数合”,“亦可饮之”,而且清纯可口。削去蒂部的果皮,椰壳上有一个极易捅穿的小孔,插进吸管即可喝上椰子水。椰子水质清,并不 “如乳”; “冷”,但不 “动气”。

在我国,栽培椰子的历史很悠久,据文字记载: 自汉代开始,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椰子是热带果树,在我国,只有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才能种植,绝大部分集中在海南。俗话说: “椰子不过海”,椰子到雷州半岛就不结果了。

改革开放以来,椰子为海南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科研人员研制出的新型系列椰子制品天然椰子汁等驰名中外,创汇极高。今后应因地制宜,广为种植,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椰子的用途,开发新的椰子制品,让椰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3. 古藤台灯



张在群



台灯主干,是呈虬形的古藤,设计者根据泰山 “孔子登临处” 的古藤原形设计而成。古藤呈棕褐色的裂纹面上,透出一丝绿意,那是苔藓,这样更增添了古藤苍老古朴的韵味,真是天然成趣。当然,这古藤是镂空的,质地是有机玻璃的,内中穿有电线,与灯泡插座相连。

古藤台灯系用45W白炽灯泡,灯泡安放在古藤的上端,犹如栖息在古藤上的鹰圆睁的眼睛。灯泡不仅在造型上独树一帜,而且形体小,亮度好。

灯罩的面料采用缂 (kè)丝、织棉或绢纱,显得轻、薄,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而又有遮光性。灯罩呈拱斗型,可使光线集中,灯罩下沿是一圈波浪形曲线,显得流畅自然,灯罩体积看上去比底座大三分之一左右,使整座台灯看上去和谐统一。

台灯的底座是用仿红木做成的,长约25厘米,宽约15厘米,高半寸,造型古朴,又有现代风格。如果你不仔细,是找不到开关的,原来它被设计成泰山造型中的一级级台阶了,这里三级台阶可使灯光在45W、25W、15W间自由选择。

这么一盏典雅古朴的台灯,放在写字台上,既是一件美观实用的照明工具,又是一件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品。它会撩起你游览泰山的强烈愿望,或者勾起你昔日登临泰山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