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价值连城
【溯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释义】
连城:连成一片的众多城池。比喻物品十分珍贵。
【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卞和的樵夫,他年纪轻轻,鉴别玉石的本领却很高超。如果他说某块石头是玉璞,那不管这块石头表面看起来多么平淡无奇,它内部必然是一块美丽的玉石。一天,卞和在荆山打柴时,发现了一块玉璞。他一看就知道,只要经过精心雕琢,这玉璞肯定会成为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他想,我们国家就是因为国库里缺少宝玉,才显得很寒酸。堂堂楚国总是被中原的国家认为是蛮夷之邦,受到列国诸侯的鄙视。我何不把这块玉璞献给楚王,光大社稷呢?
于是,卞和来到王宫,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厉王。谁知楚厉王有眼无珠,怎么看这块玉璞都觉得是一块石头,大臣和玉匠们也认为这是块石头。所以楚厉王大怒,非但没有奖赏卞和,还说卞和以石充玉欺骗君王,当即砍下了卞和的左脚,把他轰出了王宫。
过了几年,楚厉王死了,楚武王继位,卞和仍旧希望能够把自己发现的这块璞玉献给国君,于是再次带着璞玉进殿献宝。谁知,鉴玉官从中作梗,卞和二次献宝又没成功。不但如此,因为楚武王认为卞和又是在欺骗君王,将他的右脚也砍掉了。
后来武王暴死,楚文王继位,但是此时卞和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他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把泪水都哭干了,哭得眼睛都流出了鲜血。
有人觉得他太可怜了,就上前劝他,他说:“我哭的不是我的双脚,而是这个世道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这块明明是天下无双的玉璧,却被认为是石头,它就要这样白白地埋没在荒郊野外了!我本是一心为国的忠贞之士,却被认为是欺君罔上之徒!”
楚文王是位贤德的明君,他听说了以后,立刻召卞和进宫。当卞和献上玉璞之后,文王便找人来仔细地雕琢。经过一番精心琢磨,玉璞顿时宝光四射,美妙绝伦,这块玉制成的玉璧也成了楚国的国宝。楚文王为表彰卞和几次冒死献宝,就将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和氏璧几经辗转,落到了赵国惠文王手里。秦昭襄王听说后,也想要这块宝玉,便差人下书,说愿以十五座城池作为代价来换取和氏璧。这样,和氏璧的价值就更高了,人们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它的珍贵程度。
【智慧语林】
卞和为楚国献宝玉,一献失左足,再献失右足。幸好贤明的楚文王即位后,主动召卞和进宫,并慧眼识玉,这块宝玉才没有被埋没。
人们往往都欣赏玉和金光彩夺目的外表,而对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却不知道它们内在的高贵质地。真正有才能有潜质的人,往往就像那块玉璞一样,一眼看上去平淡无奇,只有通过有识之士的发现、举荐和精心培养,才能展现出真正的才华和价值。
那么,宝玉怎么让自己光华显现,识宝之人怎么让自己不走眼,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