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洛巫起蛟》注释,意译与解说

《刘基·洛巫起蛟》注释,意译与解说

汉愍帝之季年,东都大旱,野草皆焦,昆明之池竭。洛巫谓其父老曰:“南山之湫有灵物,可起也。”父老曰:“是蛟也,弗可用也,虽得雨,必有后忧。”众曰:“今旱极矣,人如坐炉炭,朝不谋夕,其暇计后忧乎?”乃召洛巫与如湫,祷而起之。酒未毕三奠,蛟蜿蜒出,有风随之飕飕然,山谷皆殷。有顷,雷雨大至,木尽拔,弥三日不止。伊、洛、瀍、涧皆溢,东都大困,始悔不用其父老之言。

——《郁离子·鲁般》

【注释】

①汉愍(min)帝:即 “汉献帝”刘协。“愍帝”系蜀谥。“献帝”系魏谥。②东都:东汉京城洛阳。③昆明之池: 即昆明池,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汉武帝时开凿,唐太和时池遂干涸。④湫:水潭。⑤如:到。⑥奠: 向鬼神致祭品。⑦伊: 伊河,洛河的支流。洛:洛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瀍(chan):瀍水,东入洛河。涧:涧水,东南入洛河。

【意译】

汉愍帝末年,东都洛阳大旱,野草都枯焦了,昆明池水也干涸了。洛巫对当地父老说:“南山深潭中有神物可以召来显灵降雨。”父老说:“这是蛟龙,不能起用它,它虽然能够降雨,但也会带来灾祸。”众人却议论纷纷: “如今干旱这么厉害,大家都像坐在炭火上一样,朝不谋夕,哪有闲暇考虑后患呢!”于是请这位洛巫同往南山深潭,祈求蛟龙出水显灵降雨,三杯酒尚未祭完,但见蛟龙蜿蜒而出,风声随之飕飕而来, 山鸣谷应。不一会儿,雷声大作大雨滂沱,树木连根拔起,如此连续三日不止。伊水、洛河、瀍水、涧水四河暴涨成灾, 洛阳告急, 这时, 人们才后悔当初没听父老的劝告。

【解说】

洛阳的民众因大旱而求雨心切是可以理解的, 但他们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效应。如果从主观因素看问题,他们处事不当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用人不当。巫师靠装神弄鬼过日子, 岂可委以事关民生大计的重任?这是酿成大祸的原因之一。等到大雨滂沱之时,巫师不就失去了他的“神力”了么?二是没有综合治理的思想,对救灾缺少通盘的考虑,于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本是求雨抗旱,结果却走向极端,闹起涝灾,这是众人始料未及的。那么有没有人预知到这些呢?寓言中的“父老”便是一位富有经验和智慧的长者,他在当初即有“虽得雨,必有后忧”的预见,事实被他不幸言中。但清醒者不多,正确的意见得不到采纳,错误的决策必然导致可怕的后果。尽管生活中的事情不能假设,但我们仍然不妨说假使当初听了父老的话,“东都”也不至于大困。

【相关名言】

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荀况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