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里母请火》寓言赏析

《中国寓言·里母请火》寓言赏析

里妇与里母相善。妇见疑盗肉,其姑去之,恨而告于里母。里母曰:“安行,今令姑呼汝。”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姑乃直使人追去妇还之。

——《韩外传》卷七

这则寓言塑造了一个聪明的里母——邻家老大娘的形象。里母看到她的朋友受屈含冤被婆婆赶离家门,马上用一束干麻杆到里妇的婆婆家去借火种,说是要生火烹煮因争肉而被咬死了的狗。一句话使婆婆疑团冰释,幡然省悟, 当即叫人接回媳妇,及时纠正了一桩错案。

里母的“束蕴请火”之所以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主要是对症下药,让矛盾解决于无形之中。如果里母不是用“束蕴请火”的办法去解决其婆婆的疑团,而是讲里妇的一贯表现,请婆婆宽大为怀, 即使婆婆觉得有几分道理,疑团也终不能解。待到媳妇被遣回家, 即使婆婆欲纠正错案, 也就比较棘手了。里母的聪明过人处就在于她机智果断,用了釜底抽薪的办法。

寓言的原旨是齐国隐士梁石君的门客求托匮生(即蒯通)作“谈说之士”,为梁石君向曹相国游说,使之释去对梁石君“隐而不仕”的疑心。但它的客观效果却远远超出了原意。它可以启示我们:“解决问题,必须抓住要害,把握时机,讲究策略;如果不抓住主要矛盾,是难于取得应有的效果的。”

用笔简练是这则寓言的写作特点之一。“里妇与里母相善”一语,扼要而明确地交代了她们之间友好相知的邻里关系,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里妇被婆婆怀疑偷了肉,马上向里母诉说;里母听了, 当即设法解围,一切都顺理成章,不使人感到突兀。

着力于心理神情的描写,是这则寓言的又一特色。里妇被怀疑偷了肉, 不明不白地犯了“七去”之条(《大戴记·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 去; 无子, 去; 淫, 去; 妒,去;有恶疾,去; 多言, 去;窃盗,去”),“恨而告于里母”。一个“恨”(遗憾)字,既写出自己命途乖舛,又写出婆婆遇事不察,满怀委屈之情现于纸上。里母听了,竟说自己会让婆婆主动地将她请回去的,随即便找里妇的婆婆“束蕴请火”。既不劝慰,也不解释,寥寥几笔,生动地画出了里母成竹在胸、热忱助人的神态。“姑乃直使人追去妇还之”一语,既将故事收束,又将婆婆的幡然悔悟之情全部包涵在里面,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炼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