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故事简介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本来不算是一道高贵的名菜,可是在巴黎、伦敦,在非洲、澳洲,今天仍然随处可见它的芳踪。如果其发明人陈氏姑嫂地下有知的话,也会感到万分荣耀与骄傲了。

成都北门顺河街,是一片木材集中地。遍街之上,几乎家家都是木行,即使有两三家做的不是木材生意,但也依赖木材过活。唯一例外的,就是由木行改业的麻婆豆腐饭店了。

麻婆娘家本来姓温,是北门火神庙万丰酱园大掌柜的七姑娘,小名巧巧。她上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可惜个个资质平庸。唯有巧巧长大了以后,出落得面如芙蓉眉如柳,有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和玲珑有致的身材。可是老天偏弄促狭,在她粉脸上洒下一些白麻子。但她麻得娇,麻得俏。

十七岁那年,巧巧嫁给了顺记木材行四掌柜陈志灏。新婚以后,小两口恩爱异常。正因如此,招来了大嫂二嫂的嫉妒,她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散播一些流言飞语。时间长了,原来对她颇为疼爱的婆婆,也慢慢地转为冷落甚至常常责骂她了。

陈家的三哥三嫂,以前也是受不住婆婆嫂嫂的冷言讽语而远走高飞,在那数百里外的重庆,另外开了一家药房。大概是受了三哥三嫂的影响,巧巧夫妻暗暗商量妥当,分得了少数现金和三间街房,也离开了陈家老窝。

三间街房自家住了一间,另两间仍然续租给原本的一家羊肉店和一家豆腐坊。四掌柜就到二十里外的马家碾替一家榨房当管事,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巧巧用针线打发寂寞,终日紧闭门户,过着甜甜蜜蜜的岁月。唯一遗憾的是她没有替四掌柜生下一男半女。

第二年的春天,巧巧的小姑淑华,因为和二嫂吵嘴,赌气离开了公公婆婆,投靠了巧巧。从此姑嫂相依,日子有了欢声笑语。马家碾一带尽是油坊,成都附近的三角地带的人,多半从事油菜的种植与榨油,称为菜子,这些菜子,又多半集中在马家碾榨油。四掌柜生性和善,待人亲切诚恳,一两年后,他已由秤油、发油的管事,升为采购、推销及收款员了。只要是他经手的事件,对那些穷苦挑夫异常体恤、仁慈,绝不使苦力白赔血汗。

巧巧家住的地方是马家碾进城必经之路,那些挑夫大都把这儿当成中继站,他们为了感念四掌柜的待人厚道,经常送点自家的小东西回报。虽然夫妻二人再三推辞,但是穷苦的人,礼轻仁义重。于是收了之后,巧巧总是左边店里买点羊肉,右边店里买点豆腐烧上一盘,再配两样小菜回赠。

这样的幸福生活,刚刚度过了十年,不幸的命运就降临到了巧巧的身上。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五日,四掌柜在金堂马家翻了船,不幸丧生,从此巧巧失去了心爱的丈夫,人生的美梦也幻灭了。

淑华看她孤苦伶仃,加上十年相依的情感,虽然自己都十九岁了,可怎么舍得离弃处于困境又极为疼爱自己的四嫂而出嫁呢?当然出了这种状况之后,陈家、温家都曾派人要接她俩回去,但都被她们严词拒绝,她俩知道那碗闲饭并不容易享受。

刚开始,娘家、婆家虽然也有些微薄的接济,但是杯水车薪,姑嫂俩为了生活,不得不面对现实,打开门户,为生计而打拼。她俩都做得一手好针线,能剪会裁,可附近人家,都非豪门巨富,除了过年,平时很少添置衣物,想专靠这门手艺吃饭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幸好这个中继站每天依旧人来人往,那些种植、榨油的菜子,卖苦力的油担子挑夫,不管是过去熟识或才见面,全都感念以往四掌柜的善待,看她们打开店铺,每天仍来歇脚。有些带点米,有些带点菜,空手的就到隔壁两家店里去买点羊肉、豆腐,洗洗弄弄,等巧巧来上锅一烧,就可饱餐一顿。大家故意省下一口,就足够姑嫂早晚两餐甚至还有余。

这些诚挚的情谊,不但鼓舞了巧巧枯萎的心灵,而且使她练就出一手专烧豆腐的绝技。在众口宣扬声中,巧巧所做的臊子(羊肉)豆腐的美名竟然传遍了川西一府十余县。凡是过去认得四掌柜的,总是想方设法,提点礼物上门看望,目的仅在一尝巧巧的烧豆腐。四掌柜的老东家,认为巧巧姑嫂既然都表明守贞不嫁,又不愿返回娘婆二家,再三劝巧巧继子成祧(继承为后嗣),以娱晚景,并好意借予资金帮助巧巧开店当炉,一展烹调专长。

那时正是光绪卅年,社会风气保守,妇女抛头露面,谁都不能避免旁人的指摘。温、陈两家的亲友认为姑嫂二人开店做生意简直是奇耻大辱,陆续登门,一力劝阻,但姑嫂二人意志坚定,店日日照样开,豆腐仍天天烧。后来干脆向两家声明,只要拿出五千两银子生息,她就关店歇业。提到要钱,兄弟妯娌就只好闭口裹脚。

从此姑嫂打起精神,一心一意照顾生意,嫂嫂剁肉烧菜,小姑擦桌洗碗。她俩行得正,坐得端,长期事实表现,人们内心才慢慢由轻视而转变为敬重了。宣统二年,巧巧的三哥把十二岁的次子带回成都,正式过继给巧巧,可惜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加上巧巧又忙于生意疏于关爱,结果儿子在十六岁那年就偷偷跑去部队当了一名副官。

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店面扩大了,生意兴隆了,但她俩的青春也在“一双小小的金莲”急速的挪移中慢慢地流逝了。为了避免闲言,店中“一无应门五尺之童”。豆腐、羊肉,要客人自行购买,客人所付火费、饭钱,姑嫂多寡不争。由于她俩操劳过度,民国二十三年,小姑淑华首先病倒,万不得已找了一位远房族孙前来帮忙。结果一年之后,巧巧也随小姑而去了。

巧巧生前,有人叫她巧姑娘、四少奶,又有些人叫她陈四嫂、掌柜娘。麻婆是她死后挣出来的招牌:麻,是别人对她美丽娇俏的怀念;婆,是别人对她年高德劭的尊称。而麻婆豆腐竟成为四川出色的名菜,谁又能清楚地知道这盘豆腐的背后,有着多少辛酸与痛苦、流着多少眼泪与汗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