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点拔·写景中的联想和想象》写景作文写作技巧

技巧点拔·写景中的联想和想象名言大全

技法解说

联想,就是根据事物间的各种联系,由这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的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追溯古今,纵览天地;也可以摆脱类别的约束把相似、相近乃至相反的事物联结组合。把联想运用于写景,可以使思路开阔,文笔纵横,从而把景物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丰富。

联想的种类很多,在景物描写中常运用以下几种联想的方法:

一、接近联想

由于时间或空间的接近,当感知甲事物时,便想起与之有时空联系的乙事物。比如,朱自清《春》中所描写的:“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春花联想到秋实,突出了花的芬芳和艳丽。再如苏轼的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由于时间的接近而打破了空间的距离,诗人看到沟塘和江河岸边遍地的“蒌蒿”、“芦芽”,便联想到在这个时令中江河里肉质鲜美的“河豚”。

二、因果联想

感知甲事物,很自然地想起与之有因果联系的乙事物。例如,“……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由原因推测结果,展开联想,生动地描绘出海浪冲击岛屿,拍打岩石的情状。

三、移情联想

写作主体(作者)的感情投射到描写对象里而产生的联想。例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当老舍以满怀的喜悦和赞美之情观赏着济南的水光天色时,眼前的水、水藻、垂柳仿佛也都有了感情,它们相互理解、相互体贴。同样的道理,草木无情人有情,当主体的感情投射到描写景物中时,这些花草树木仿佛也都有了亲爱之情,正如杜甫笔下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四、移觉联想

由一种器官的感觉唤起另一种器官的感觉,并由此展开联想。请看鲁彦《听潮》中的一段文字:

“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舒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

这段文字是由视觉引起的动感错觉联想。这类联想又称为“通感”。运用这种联想方法常常把景物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并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思。

想象,是在已有事物形象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需要,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比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优美景物并不是作者视野中自然景物的实录,而是作者根据自己平时对江南春景的观察和感受,在写作时,选取储存于脑海中的形象重新加以组合,按时令的变化,依次描绘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通过描绘这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要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写出有新意的好作文,联想和想象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首先,要注意培养我们的观察力。

要想写出精彩、生动的内容就必须留心观察生活,这是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也是描写的依托。所谓观察就是“看”,一般来说,就是对周围的客观事物仔细地看,反复地看,再认真思考,推敲琢磨。茅盾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经过细心观察,就难以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

其次,要有意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思维活动的训练,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联想和想象,其本质是由一个形象想到相似或相关的另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它根据人们对现实的记忆或经验,把事物联想、想象得更加逼真、形象。想象是一种美丽的劳作,想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许多发明创造就源于想象。只要是创作都需要想象,想象是每一件优秀作品的生命力。写作时,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感人的艺术形象。



例文评析



鼎湖山听泉



山西◇谢大光



江轮挟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进,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观赏之处,唯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美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轰响者,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乐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评析: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赋予山泉丰富的感情,抓住多种泉声的极其细微的差别,在“听”字上用足了功夫:细腻具体地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声音,把它写成了美妙的音乐。真切流动的美感使读者也跟随作者一起进入了那“不知是梦?是醒?”的境界,领略着山泉的神韵。读完作文,真要同作者一样赞叹:“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文题演练

文题(一):大自然绚丽缤纷、丰富多彩,有不断变幻的四季景物,有引人遐思的日月星光,有文人墨客千古吟咏的风霜雨雪,也有我们钟情欣赏的山水景色和田园风光……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些自然景物会引发你什么样的联想呢?是你本色的学生生活,还是你倾心自然的一段旅程?是你对自然朴实人生的追求,还是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请以《的联想》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提示:要仔细读题、审题,把握文题给定的范围,写作中要注意从景物的特点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宽思路,在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基础上抒发感情或揭示哲理。

要求:1.从题干中选择一个角度,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要扣住“写景”这一主题。

3.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生动形象地描绘所写景物。

文题(二):秋天到,秋风来。秋风是大自然的画笔,秋风是大自然的调色盘,它把绚丽的色彩撒向大地,它把收获送给人间。请以“秋风”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1.紧扣话题,自拟题目。

2.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力求生动形象的描绘。

3.展开联想,挖掘景物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感情。



佳作展示



晨光的联想



江西◇卢希霖



生命的真正意义是创造未来,而不是回首往事,因而,我相信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都热爱每一个早晨。

早晨,一天新生活开始的标志;早晨,拉开生活序幕的信号。它难道从来不曾引起过你的联想吗?

从小到大,我都喜欢早晨,那是因为晨光的缘故。试想一想:大清早起床,揉揉还半闭着的眼睛,拉起窗帘,推开窗户,一道金黄的阳光探进来,明亮而温柔,多么舒畅!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清晨上学,我总喜欢沿着海边,漫步在通往校园的路上,安详又恬静。清晨的海蓝蓝的,晨光从海的那一边映射过来,把大海照得磷光点点,金碧辉煌。透过晨光,我看见海鸥飞翔,白帆片片……

晨光使我想起了出海打鱼的人们,他们该是最准时迎接晨光的人吧?可不是吗,渔人一早就出海,在天空露出鱼肚白的当儿,他们的渔舟已把港口远远地抛在后面。在晨光中他们撒下网,也撒下了希望。晨光伴着他们,轻奏着劳动的曲子,分享着劳动的喜悦。晨光,给予每一位劳动者以信心、热诚和方向。

晨光也让我想起了橡胶园的工人。我认识一位在橡胶园工作的小伙子,他曾告诉我关于橡胶园的故事。当然,那里面也有我喜爱的晨光。

每天天亮之前,大地还在寂静中,人们还在酣睡,割胶的工人已走向他们的工作岗位,胶园沸腾起来了。天还是黑沉沉的,只有割胶工人头戴的帽子发出灯光,那光点,就像跳跃着的萤火。割啊!割啊!白白的橡胶树液一滴滴地流出来,伴着工人脸上流淌着的汗水。工人们在劳动中寻找欢乐,也寻找生活的意义。

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晨光穿过薄雾,穿过树梢,抚摩着每一位割胶者。晨光使整个胶林活起来,小鸟叫了,露珠笑了,一切都充满生机。小伙子告诉我,他热爱晨光,因为晨光让他品尝到收获的喜悦。

也许你只觉得它美丽。是的,晨光中的橡胶园,似乎只使我们感觉到它是那么有诗意。然而,你曾否想过,晨光与劳动,晨光与生命的相连?

写了这么多,我似乎已找到了晨光的真谛。我知道,晨光让每个人领略到朝气、生机及活力,晨光像老人一样仁慈、善良,也像少女那样温柔、美丽。为什么那么多人爱早晨呢?那是晨光的吸引力吧!我想。

点评:本文抒写作者对晨光的赞美,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的晨光图:清晨“一道金黄的阳光探进来,明亮而温柔”,令人“舒畅”;海边的路“安详又恬静”,晨光“把大海照得磷光点点,金碧辉煌”;“透过晨光,我看见海鸥飞翔,白帆片片……”。文章结尾进一步写出作者的感悟:晨光让每个人领略到朝气、生机和活力,晨光像老人一样仁慈、善良,也像姑娘那样温柔、美丽。

作者以相当的篇幅,把晨光的美与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联想交织起来,从大自然晨光之美,联想到伴随着晨光出海打鱼的渔民,橡胶园割胶的工人,唱出了一曲生活美的赞歌。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使文章意味深长。



四季的联想



四川◇杨潇



四季像四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自然的大舞台上尽情地表演——



春来了。

瞧,大自然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缤纷的衣裳,轻盈地走来。她把长袖一挥,大地被染成了一片绿色。

她又拿出了一个十分精致的小花篮,用纤巧的手从花篮中挑了一些花儿,用力撒下台去,绿色的大地立刻绣上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多美呀!春姑娘的脸上浮现出醉人的微笑。她在为人们奉献上一片绿茵和五彩缤纷的美景之后,轻轻地走下了舞台。



大自然翠绿的舞台幕布悄悄拉上了,渐渐地换上了深绿色的大幕。呀!夏出场了。夏天像一位健壮的青年,热情澎湃地向我们走来。夏的眼睛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环视着整个大地,大地上顿时火热起来。勇敢的大树张开巨大的臂膀,遮住了夏的火眼,为人们洒下一片绿荫。

夏施展过自己酷热的绝技之后,也满含笑容地退下了舞台。



秋天来了,大自然深绿的大幕转眼变成了金黄色。美丽的金秋,以她的金黄和丰硕喜气洋洋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秋天用手一指,大地立即涌起了金黄的稻浪,弥漫着醉人的芳香。秋从身上拿出一个美丽的篮子,变戏法一样向台下抛掷果子。这时,葡萄藤上、苹果树上都结满了诱人的果实。秋天,用她满腔的挚爱,为人类表演了一曲秋之交响乐。



冬天来了,她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姑娘,浑身都是雪白的。冬姑娘头戴雪绒帽,身着白纱衣,脚穿白皮靴。冬用她的纤纤素手指挥着雪花,让寒气充盈天地,让大地冰清玉洁,让群山银装素裹,让大河顿失滔滔……

冬雪,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冬雪,给人们带来“兆丰年”的欣喜。

精彩绝伦的四季,给大地以生机和活力,给人类以希望和热情。

点评:作者抓住四季的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将四季喻为四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让他们登台表演。不同的角色演绎了不同的季节,春的碧绿与缤纷、夏的深绿与火热、秋的金黄与丰硕、冬的雪白与晶莹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文章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秋风有色



山东◇冯超



秋风吹呀吹,一丝丝凉意使人们感到心旷神怡。秋风吹呀吹,一片片丰收景象映出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秋风把它特有的色彩与生机带给了人间,溢满了整个世界。

如果说色彩斑斓的秋天是个五颜六色的调色盘,那秋风就是一支满蘸激情的画笔,绘出原野,点染大地,描出弯弯的溪流,衬出一碧无际的天空。

秋风拂过山脉,一片郁郁葱葱,近看,才知那绿也各有不同。浓的凝重,淡的亮眼,明暗相间,闪烁着秋风妩媚的碧眼。“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风还把火红的枫叶奉献给人们。无数人被枫叶迷倒,被秋风感染。山上的各种野菊花开了,它们迎着秋风,张着金黄色的笑脸,挥着青绿的臂膊,轻巧、玲珑地在微风中点头微笑,显得十分可爱。

调皮的秋风,融进秋日的晴空,难怪人们都喜欢用“秋高气爽”来形容秋天。那湛蓝高远的天空,深情地凝视那些云朵,动情地猜着它们变化多端的谜语。高飞的北雁时而呈“一”字形,时而排成“大”字形,列队南翔,为天空再添一道美丽的风景。此情此景,有谁看了会不心情舒畅呢?

再看看那些忙碌碌的人们吧。你一定很欣赏农民脸上那黑黝黝的太阳色吧!那古铜色的胳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挥舞着农家的豪情。瞧,老爷爷的笑脸上,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那种喜悦,那种豪情,渗进了他深深的皱纹。那灿烂的笑容,正是秋风的七色光呀!

如果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秋风就是丰收的主旋律。如果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那秋风就是一支歌唱丰收的短笛。她饱含着深情,洋溢着喜悦,把那绚丽的色彩撒向大地,把满腔的真情撒满人间。

点评:风是空气的流动,没有颜色,但本文作者偏说秋风有色,其立意来自联想。秋风来,秋天到,天地万物都换上了秋装,染上了秋色。作者的思路由此及彼,构思精巧别致。文章描写秋山的树木、秋天的蓝天和丰收的农人,讴歌秋风的杰作,赞美秋天的喜悦,把秋风写得有情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