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文学名作《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鲁彦周,1928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巢县鲁集村。自幼家境贫寒。读过私塾,因不满私塾的简单知识,常从同学那里借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书。抗战后期,开始接触新文艺。抗战结束后,到巢县县城上补习课。1946年秋,经过努力,进入采石刚直中学读书,后又到定城湾沚联中就读。1948年夏,进入一所私立国学专科学校,后因生活困难,中途辍学。1948年秋回到家乡参加了革命。曾在地方工作队工作,参加过渡江支前工作,后调入华北大学皖北分校学习。1950年先后在皖北行署文教处、皖北文联、安徽省文联从事编辑、行政等工作。1954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在《上海文艺》上发表短篇小说《云芝和云芝娘》。1955年写了电影剧本《春天来了》及独幕剧、话剧、戏曲等作品。1956年从事专业创作,写了话剧《归来》,获1956年全国话剧汇演剧本一等奖。之后又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文革”期间中断创作。1979年发表小说《桂花潭》。1981年发表电影剧本《廖仲恺》。1983年发表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广泛赞誉,并获全国第一届(1977—1980)优秀中篇小说奖。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山魂》。他的作品题材新颖,文笔深沉感人。现任中国作协理事,安徽省文联副主席、《清明》文学双月刊主编。

内容概要 197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宋薇正在细读从办公室带回的各种申诉材料,忽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不久前才调到地区规划小组的一位年轻姑娘。她叫周瑜贞,父亲在中央某部任职。周经常到宋家做客,虽然宋的丈夫、现任地委副书记吴遥不欢迎她,但是宋却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姑娘。周见到宋后,颇为严肃地讲了自己最近为寻找二十年前制定的“关于天云山的规划书”在天云山遇到的事:那天下了火车,没买到去天云镇的汽车票,只好搭乘一辆运货马车向天云镇进发。赶车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一路上所遇的山民对他都十分尊敬,一位老乡还悄悄托周转一口袋粮食给他。对此,周十分惊异,到天云镇后才从招待所服务员那里知道,这个赶车的叫罗群,是个“老反革命”。听周讲述的宋,听到罗的名字,顿时一惊。她竭力克制自己的感情,走进里屋,从箱子底层拿出二十多年前她与罗在天云山的合影,出神地望着。1956年的秋天,宋和她的好友冯晴岚从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天云山区综合考察队工作。任考察队政委的吴遥既固执又呆板,他对考察队员粗蛮的态度引起大家的反感和厌恶,使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久,吴被调走,新来的政委叫罗群。他十分尊重队员,改变了吴的许多做法,使考察队的工作迅速开展,很快找到了新资源。年仅二十岁的宋深深地爱上了罗,两人建立了真挚的爱情,当宋把这一消息告诉冯后,纯朴的冯衷心地为她祝福,并说她找到了一颗真诚的火热的心。1957年5月,宋被调到省党校学习,没想到这竟成了她和罗的永远分离,更没想到后来嫁给了曾令她十分反感的吴。周见宋进里屋迟迟没出来,不知道宋出了什么事,也进了里屋。宋掩饰着自己,并催促周继续刚才的话题。周接着讲:在镇领导的引导下,她来到现任郊区小学教员冯的家,周从墙上挂的照片得知,这位女教师正是罗的妻子。她向冯说明寻找“规划书”的来意,恳切的态度打消了冯的顾虑,拿出珍藏的罗花了二十年心血写成的书稿。这些书稿里有天云山区改造与建设的专题著作,有关于天云山政治生活、社会历史的各种论文。读着这些手稿,周被那博大精深的内容、崇高而质朴的感情以及那闪烁着哲理的思想所征服。她利用住下的时间详细了解了罗被打成“反革命”后的坎坷遭遇。周讲到这里,质问宋:为什么地委组织部对罗的多次申诉置之不理?为什么当初轻率地抛弃罗?宋说她从未见到罗的申诉材料,有关她与罗的爱情结局却无从说起。那年反右斗争开始后,吴以特区党委的名义到党校找到宋,说罗已成为敌人,要求宋与罗立即划清界线。不明真象的宋只好给罗写了一封切断关系的信。以后,吴又告诉宋说,罗的问题又升级了,可能要逮捕。宋庆幸自己决定下得早,但内心对罗的爱恋却无法忘掉。后来在特区第一书记再三撮合下,宋嫁给了吴。深夜十一点多钟,周临走时提醒宋,罗的申诉材料会不会是吴压下了?宋心头一震,不敢相信是吴压下了申诉材料。难道当初是吴给罗打下了第一棒?由于吴正在南方疗养,无法证实这一切。第二天一早,宋来到办公室,查清了罗的三次申诉材料因为涉及吴而被吴扣压下来。宋在一气之下打开了吴锁着的抽屉,找到了冯写的申诉书。原来罗的所谓右派罪行,是指他在考察队任政委时改变了吴的做法,重用了知识分子;所谓生活腐化,则是指他与宋的那段恋情。材料还提供一个事实:当初许多同志考虑到罗是革命家庭出身以及问题的性质,不同意定他为右派,但当时任“运动办公室”负责人的吴却利用职权强行定案为:“开除党籍,戴上右派帽子。”宋回到家里,刚好接到冯写给她的信。信中详尽叙述了她与罗的结合过程:1957年罗被定为右派,她十分同情,并为他不平,1958年罗敢于挺身阻止轰砍森林的行为更使她感到敬佩,后来,由于罗和特区郊区书记凌曙联名上书省委,反对盲目修水库,又受到吴的迫害,在这个时候,她勇敢地和罗结合了,并收养了因水库事件英勇献身的凌的女儿。冯告诉宋说,她与罗的结合是幸福的,由于在“文革”中她身心均受到极大的摧残,现已患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只盼望着罗的冤案能得到昭雪。读完冯的长信,宋又一次受到极大的震动,她立即给处在病危中的冯寄去了三百元钱。这时,刚从省里回来的周告诉宋:她是为罗呼吁去省里的,并说省委决定恢复天云山特区,罗的论著得到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宋决定亲自处理罗的问题。这时,吴赶回来了。他不仅蛮横无理地阻止解决罗的问题,还恶毒地辱骂宋是旧情不忘,以私代法。宋气得生了病。两天后周来找宋,告诉她冯已危在旦夕,请求宋和她一道去天云山看望冯,宋当即答应,正准备下楼时,被吴凶狠地拦住了。吴当着周的面辱骂宋。周气愤地下楼走了。这时,组织部的朱科长来找吴,说省委要罗的全部档案,同时递去一张刚从天云山退回的三百元汇款单。吴翻看了汇票,猛地一巴掌把正在下楼的宋打倒。宋终于看清了吴的真面目。几天后,宋在医院里得知冯去世的噩耗。冯是在听到罗昭雪平反的消息后死去的。罗被任命为天云山特区党委书记,周也主动要求调到天云山区工作了。清明那天,宋来到离别了二十多年的天云山区,这里的一切都使她陷入回忆。当她怀着复杂的心情向冯的墓地走去时,忽然发现罗和周并肩肃立在墓前。一瞬间,宋懂得了:失去的是永远失去了。她望着罗、周渐渐远去的背影,坚定地走到冯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并默默地祈祷着冯灵魂安息,同时也为罗和周献上诚挚的祝福。

作品鉴赏 《天云山传奇》是作家创作有了一个新飞跃的标志。作品围绕着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的矛盾斗争,从一个侧面概括了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长达二十余年的我国一段政治上不断动荡的历史,大胆地把这段曾经被扭曲了的历史还它以本来面目,比较深刻地揭示了这二十多年来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估计而产生的极“左”思潮的严重危害性及其社会历史根源,展现了一幅真实而严峻的生活画卷,告诫人们永远记住历史的沉痛教训;表现出一个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对时代生活的敏锐观察、深刻思考和不凡的胆识。小说主人公罗群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坚持真理而被打入社会最低层,身处逆境却百折不挠的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他在极度贫困的物质条件和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写了大量政治、经济的和有关如何建设天云山地区的著作和材料,在各种磨难中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博大的胸襟、坚强的毅力和高尚的情操。当他获得平反后,不曾为心灵的创伤而叹息,而是精神昂扬地在四化建设的新长征中又带领着天云山区的人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罗群这个形象所显示出的强烈的鼓舞力量和批判力量是动人心魂的。同罗群相对照,作品鞭辟入里地刻画了一个带有封建家长制残余的党的领导者吴遥的形象。这是一个口口声声“组织原则”、“革命利益”,实则在各种政治运动中随机应变的人物,他自私、僵化、不学无术又刚愎自用。令人深思的是他居然能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作品深刻挖掘了他之所以能生存、扶摇直上的社会基础,这就是逐渐形成的极“左”思潮的泛滥。围绕着罗群的命运,作品塑造了冯晴岚、宋薇、周瑜贞这三个闪光的女性形象,被人们誉为“天云山传奇三女性”。冯晴岚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她像春蚕吐丝一样默默地生活和工作着,但他那真诚、正直、善良、坚贞、无私的性格,却深深地拨动了我们的心弦。作品对冯晴岚的性格刻画,集中表现在她对罗群赤诚坚贞而崇高的爱情上。表面看来,她对罗群的爱具有东方女性自我牺牲精神的传统美德,实质上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却是建立在对于真理的坚持与探求上的。因此,她的爱情包含着更深厚的时代内容。正是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她毅然迎着政治的和世俗的压力,甘愿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向罗群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爱情,并为照顾、支持罗群的生活和工作耗尽了心血。虽然在黎明的曙光照到天云山的时候,她的生命之之熄灭了,然而,作家却为她树立了一块不朽的心碑。宋薇是一个心灵中的美毁灭而又终于复归的人物。她热爱生活,单纯热情,但在政治上很不成熟,性格上软弱动摇。她对于党的忠诚,不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独立观察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而是一种盲从。当政治生活发生遽变,她的恋人罗群突然成了“右派”,她是痛苦的;然而,她的盲从与软弱,使她服从于“上级”、“组织”的定论,被迫与罗群决裂,又被迫嫁给她一向讨厌的吴遥,最后酿成悲剧。作品把对她软弱性格的刻画和产生悲剧的社会因素紧密连在一起。从而形象地揭示出产生宋薇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它深刻说明,极“左”思潮不仅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破坏了共产主义的伦理道德,破坏了社会主义人民应该享有的真正自由的爱情生活。宋薇毕竟是纯朴的,她没有随波逐流,与吴遥沆瀣一气。她内心充满了矛盾,时常反省自己的弱点。“四人帮”被粉碎后,这个软弱的、善良的灵魂终于在时代风暴冲击下坚强地站了起来。她的转变绝不仅仅是她的爱情生活的苏醒,而是从极“左”思潮的禁锢中获得解放的精神的觉醒。她的心灵美的复归过程反映了时代生活的变化,因此也就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周瑜贞是经历过“时代洗礼”的青年一代的一种典型。她思想解放,性格开朗,爱憎分明,锋芒毕露,敢于向一切假恶丑的社会弊端公开挑战。她对罗群的命运、事业、生活的关心,不是出于狭窄的个人情感,而是建立在对党的事业的忠贞、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前途大胆探索的坚实思想基础上的。正是在这个思想基础上,这两个不同性格、不同经历、萍水相逢的两代人的命运才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品展现的历史跨度是漫长的,但作家并没有纵笔描绘这漫长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是把镜头对准人物的命运,摄取几对矛盾纠葛中最激动人心的瞬间。让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生活紧紧胶合着。时代的发展决定了人物独特的命运,而人物独特的命运又以各自的角度反映出时代发展的足迹。作品以宋薇的回忆抒写人们美好的生活的开端,用冯晴岚的书信描述生活的动荡、人物的颠沛,由周瑜贞的谈话揭出生活的不平、人物的冤屈,而宋薇的心理线索贯串作品的始终,把生活的前景、人物的命运推向高潮,使作品起伏跌宕,回旋往复,曲折而精练地概括出那一段漫长的生活历史。又由于这几个人物的地位不同,性格迥异,使作品在叙述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时,各具感情色彩。这一切使得作品波澜阵阵,扣人心弦,表现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的匠心。但是,由于作品是以宋薇的心理线索来结构、叙述,给描写罗群和吴遥的冲突、展示罗群的思想感情带来一些困难和局限,使得罗群这一形象的塑造还不够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