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继新·燕儿窝之夜》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文学名作《魏继新·燕儿窝之夜》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魏继新,1950年2月7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城关镇。1966年毕业于四川省广安县第一中学。1969年去广安县枣山公社插队落户。1971年先后在南充地区纺织机械厂、南充织绸厂当车工。1982年调入南充市文联《嘉陵口》编辑部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作品有: 中篇小说《燕儿窝之夜》,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深深的峡谷》(《萌芽》1983年增刊1期),《风雨行》(《红岩》1983年第1期),《不是沙龙,不是沙龙》 (《黄河》1987年第3期); 短篇小说《新月》、《春上溪头草青青》、《傻大姐》、《白岩》、《荒货街传奇》、《夜河》、《黑太阳》、《前线短章》、《出山》等。

内容概要 大水到来前有一种特别的气氛。傍晚,天气格外闷热,蛙鸣鼓噪。水鸟惊惶不安地掠过水面,发出凄厉的尖叫。已变得混浊的江水,泛着一团团泡沫,带着低低的咆哮,开始漫过十里长滩。滩尽头,有一个小山包,高高凸出来,像一个倒扣着的燕儿窝。以前,它是南来北往的燕儿歇脚的地方,现在建起一座贮存量四千吨左右的桶装油库。燕儿窝油库的正式名称叫“红姑娘油库”。从建库到现在,这里是清一色的姑娘家,库工里最出名的是“六大金刚”:库主任、共产党员林秋月,共产党员耿海琼,当过六年知青的任海萍,顶替母亲来“接班”的刘翠翠,招工进来的会计白莉萍和邓倩倩。她们虽然论干活不分轻重,里里外外一把手,但论脾气,却各有个性,都是惹不起的姑奶奶。耿海琼急性快嘴,她为了达到将爱人从外地调回的目的,每月交一张请调报告和“离婚”申请。她是个直肠子,谁惹了她,想骂就骂,想吵就吵,赢得“泼妇金刚”的雅号;任海萍是个漂亮的姑娘,肚里有几滴墨水,常常爱写点诗啊什么的。她爱情上遭受过挫折,自称是“被损害的一代”;邓倩倩口直心快,嘴巴上“缺个站岗的”,有点玩世不恭,她和任海萍最要好,耿海琼说她俩是“一挑沙罐滚下岩,没一个好的”; 白莉萍相貌平平,不善矫情,却工于心计。十年寒窗没能使她打进“复旦”,却学会了摇鹅毛扇,耍点小聪明。她略施小计,便一箭双雕地报复了耿海琼和任海萍。如今又在复习功课,准备“第三次炸开大学堡垒”;刘翠翠从小在山里长大,个子不高,胖胖的,单眼皮,圆脸盘,像一个柔韧的发面团。来库后,主动要求做人人都不愿干的炊事员工作。她在一大堆城市姑娘面前显得有些自悲;林秋月,中等个儿,短发,浓眉大眼,不苟言笑。她是当领导的,可粗活却从不少干。这个干活的 “亡命金刚”待姑娘们很严厉。这会儿,她刚从外面回来,她丈夫酒后无故打人,把人打成重伤,被送去劳教……就这样,她跌跌撞撞回到了油库。此刻,耿海琼因自己的炉盖丢失,正与任海萍、白莉萍吵得热火朝天。大家光顾了看热闹,谁也没注意老天爷的脸色。值班的邓倩倩急于去帮助任海萍,所以,当接到有洪水的通知后,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谁能想到这次洪水竟超过百年来的最高纪录。此刻,洪水已经呼啸着翻卷而至,淹没了十里长滩,切断了燕儿窝同外界的通道,把它变成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岛。“快,通知全体同志到二平台会议室开会!”林秋月下达命令。二平台会议室里,姑娘们刚刚坐定,电灯便突然灭了,叽叽喳喳声立刻随着电灯光的消失而消失了。“姑娘们,我们被洪水包围了,四面退路已被切断,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林秋月顿了一下,像是下了决心,“第一步我们要把一万多只空桶和木头用铁丝、篾绳捆起来,把七千多桶成油滚上第三平台,压上条子;还需要拆迁化验器材、电器设备。这么多活儿只有靠我们三十多双手了……”洪水开始爬上院坎前的台阶,林秋月带着姑娘们抢固油桶,然后往油桶上压石条子。那大块的石头两个人抬嫌重,四个人抬又嫌短,迈不开步。没办法,只好咬咬牙,两个人抬。三副杠子,唯有耿海琼那副没人敢上,正在这时任海萍走了过来。她的冤家对头耿海琼讥讽地冲她说“见了石头脸又黄了吗啷个?”任海萍脑壳一热,不顾自己正在来月经,一把抓起绳子与耿海琼对起阵来。邓倩倩发现后,一把拉住绳子朝耿海琼大喊“人家任海萍在办公①(办公:女工们对妇女来月经的谑称。)你是安了心的唦?”倩倩的话刺痛了耿海琼,她委屈极了,她们不是那号没良心的东西呀!任海萍被拽下了杠子,却又跑去推油桶。汽油桶重一百五十多公斤,柴油桶重一百八十多公斤。铜钱大的雨点,砸得人脸皮发痛发麻,眼睛睁不开。突然,任海萍脚一滑,一下跌趴在四十五度角的跳板上,柴油桶就势往下滚,眼看就要从她头上压过去,耿海琼一个箭步抢上去,把油桶顶住。任海萍全身软得连动弹的力量都没有了,林秋月忙叫耿海琼把她背到三楼宿舍去休息。任海萍个子大,背起来十分吃力,加上夜里路滑,有好几次,耿海琼都差点跌倒。上楼时,已累得迈不开步了。“二姐,让我自己下来走吧。”耿海琼心头猛地一热,这么多年来,任海萍还是头一次喊她二姐呢。暴雨把翠翠和倩倩害苦了,她俩趴在泥水里,嘴对着灶洞吹火。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翠翠和倩倩抬着饭往第三平台走去。院坝里,近万只油桶整整齐齐地捆上了铁丝,绳索,压上了石条子。第三平台上,七千多桶成油已摆得整整齐齐。奋战一夜的姑娘们,七歪八倒地靠在油桶边睡着了。天亮后,姑娘们盼望大水不再上涨,然而,据迹象推断,今夜才会出现洪峰。姑娘们脸色一下沉了下来,她们真正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休息时,任海萍在为大家朗诵诗,这诗引起大家很多联想。白莉萍想到了即将举行的高考,在惋惜失去了复习功课的时间;耿海琼在认真考虑下月还交不交“离婚报告”;林秋月想到了丈夫,她决定,水一退,就立即带上东西去看他,给他信心,让他感到温暖,回到集体的怀抱里;翠翠想起了她在农村的男朋友;倩倩想到了那个需要认真考虑,是否应该重新结合的“小丈夫”;任海萍想的最多,她来油库是为了逃避现实。当知青时,她曾爱过一个“黑帮子弟”,后来,“黑帮子弟”的父亲平反了,他回城后就开始冷淡她,再后来,他参军牺牲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突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把任海萍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世界中。姑娘们个个目光炯炯,神采焕发,仿佛注入了新的力量。她不禁心头一热。她想不到一首诗,会引起大家这么强烈的共鸣!她第一次感到了文学的力量。她想,等洪水过后,一定要重新拿起笔,不写别的,就把这十几小时发生的事写下来。正在这时,洪水涌进了院坝。姑娘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抬上去的石条子,竟像玩积木似地被空油桶掀到了水里,堆码得规规矩矩的油桶也四散开来。入夜,水势突然更加迅猛起来,洪水翻着浊浪,呼啸着向燕儿窝压来,仿佛要把它从大地上抹掉。燕儿窝油库处在洪水的两面夹击之中,如果砖墙垮塌,油桶被卷进激流,后果不堪设想。油库、大桥和下游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系于她们之身!紧要关头,林秋月一面派邓倩倩强行泅渡去报信,一面组织大家手挽手跳进水中,在被洪水冲倒的砖墙边筑起一道人墙。洪水夹杂着铁桶、木料不断撞击着她们的胸膛,要不是有一个必须挽紧身边手臂,保住他人,保住油库的想法,她们真恨不得死去。白莉萍体质差,在大水的冲击中支撑不住,软绵绵地往水里坠,刘翠翠忙靠过来,把她紧紧搂住,“我胖,有热量,有千卡。”白莉萍想起自己曾骂她猪,鼻子一酸:“翠翠,你……你骂我吧!”;林秋月看在眼里,心头一阵热辣,以前,她把小白、海萍和倩倩都看成是老鼠屎,一颗就会坏一锅汤,很少关心她们,帮助她们。此刻她很后悔,自己过去为什么竟毫无认识呢?……黎明,终于悄悄来到了,江面,像一块巨大的、起伏的地毯,缓缓从两岸滑落。“洪水退了!”姑娘们惊喜地喊叫起来。“哎呀,我的 ‘宝石花’进水了!”“我的弹力呢裤子,三十多元呀,白吃三个月咸菜了!”大水刚退,姑娘们便为自己的“损失”而痛心起来。“同志们——”突然传来倩倩的声音,支援的队伍终于排除困难赶到了!大家笑着,叫着,跳着,痛痛快快地拥成一团。白莉萍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热浪,竟用英文喊了起来:“Long Live Comrades!”(同志们万岁!)新的一天开始了。燕儿窝油库的姑娘们终于又亲手从日历上撕下了——那过去的一页!

作品鉴赏 这篇不算太长的小说,叙述的是一批有着不同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女青年,在洪水灾害面前,忘我地保卫公共财产的故事。读者也许会认为,这是一篇歌颂革命英雄主义的作品。但如果透过这层确实存在的光辉的外壳,就不难发现,作品的真正主旨并不在于此,作者是以质朴无华的笔触,挖掘和探索一个又一个青年人的心灵历程,组成一曲动人心魄和引人深思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赞歌,一曲足以振奋、充实、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的战歌。作品对被洪水围困在燕儿窝的这批女工,并没注意镶嵌英雄的金箔。恰恰相反,她们实在是平凡的小人物。80年代女性的浮华时尚,她们无一例外地爱如至宝;一般青年常见的弱点,在她们身上也司空见惯,一样不少;十年浩劫在她们心灵上的创伤,至今仍未治愈。她们已远不如“红姑娘油库”时代叫得响了。“据说分到这里的,不是没背膀子,就是调皮、快嘴利舌、令人头痛的角色”。库里最有名的“六大金刚”,“都是惹不起的姑奶奶”。那个爱情上遭受挫折的任海萍,认为自己是“被损害的一代”,干什么都显得晚了;那个以“垮掉的一代”而自居的倩倩,更显得有点玩世不恭;那个被母亲断定心术不正而考不上大学的白莉萍,竟学会了“摇鹅毛扇”;那个顶妈妈班进油库的刘翠翠,是“图个吃得饱”才干炊事工作的,一个女孩儿家竟落了个“大肚罗汉”的外号。即使是“红姑娘油库”时代的创业元老林秋月和耿海琼,虽都是共产党员,也各有各的短处和苦处:性格古板的秋月的丈夫因伤人被劳教,并主动乞求与她离婚,更使她烦恼和焦躁;海琼因夫妻两地分居而责难领导,还吵架骂人,犯了“自由主义第七种”。就在洪水已经包围了燕儿窝的时候,她们之间还在为一件芝麻蒜皮的小事混战不止。但这些灰尘并不能遮盖她们光辉的本质。小说在开篇之始就巧妙地以假贬真褒的手法指出,她们“干活不分轻重,里里外外一把手,是油库的顶梁柱子”。这粗略而概括的几句话,或许正是她们在抗击洪水中显出英雄本色的最本质的行为基础和思想基础。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一群女工与洪水殊死搏斗的故事情节上。情节无疑是性格发展的历史,但如果缺少人物思想的流程,依据情节而展示的人物性格是概念的和类型化的。作者的做法是:通过对这群女工在抗洪斗争中真实可信的情节和细节的描写,把她们的思想、性格及其外在联系和内心活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那个玩世不恭的倩倩,终于认识到“一个人不能老是为了自己活着”,而在完成报信的任务中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坚实的脚印; 刘翠翠也一扫自卑心理,在给战友送姜汤热饭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白莉萍也在两夜一天不寻常的搏斗中,认识并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观;作为带头人的林秋月,也认清了正是自己平时的冷漠造成同志心理隔阂和丈夫的失误,决心用更多的温暖融化他们心头的冰雪。在洪水造成的生死存亡的关头,她们激发出集体主义的豪情,荡涤去心头的污垢,思想感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从一个更新更高的人生角度,重新审视、发现、造就了自己。她们在波涛卷起的木料、油桶的疯狂打击下,忍饥挨饿,伤痕斑斑,仍牢不可破地组成人墙,“要不是有一个必须挽紧身边手臂,保住他人,保住油库的想法,她们真恨不得死去”。此时,她们活着,已经不是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是为了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的责任!她们平时开玩笑要“载入英雄史册”,可是她们当真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之后,却没有谁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英雄”,竟先心疼“宝石花”手表进了水,惋惜吃了三个月咸菜才攒足钱买来的弹力呢裤子……在这里,小说令人信服地告诉读者,在英雄和凡人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可讳言,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尚欠精细完整,人物赖以成长的基础展示得也不够充分,有些描述也显得直露些。尽管如此,仍然难以遮盖小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思想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并非不可改进的方面,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