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良·灵旗》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文学名作《乔良·灵旗》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乔良,男,1955年9月1日出生在山西忻县一所陆军医院里。父亲颠沛不定的职业,使他转了六所学校才度过自己并不漫长的学生时代。1970年参加工作,1972年入伍。在地方当过铁路工人、气象预报员。在部队当过电影放映员、地勤机械员。1978年调兰州空军政治部任创作员。现在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工作。乔良于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有中篇小说七部,短百余首及短篇小说、散文、评论若干。中篇小说《大冰河》曾获“第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4年考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第11期(即鲁迅文学院),1986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就读。《灵旗》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内容概要 出殡的行列徐徐走进青果老爹的视界。死者是一位老太太,杜九翠,守寡整整50年。他喜欢听二拐子讲故事。此时,他以为又一次听到了二拐子的哨音,不想50年前的那个汉子从沟壕里走出来。那汉子是从湘江边来的。刚才他还是红军,现在是逃兵。当时谁也不会知道,在这个汉子开小差的日子过去之后两个月零二十三天,此地爆发了一场50年诉说不尽的血战。一仗打下来,从山顶到山脚下都红透了,全是血。而那汉子,全然不知道两个月后将发生什么。他来到村子,敲开了杜家的门。九翠是村里的一朵云,心疼她的人不止一个,可她只喜欢那个从未开过口的汉子。汉子进门才知道,九翠已经嫁了人,而且还是做偏房。九翠娘在帐子里哭她的小女命苦。又有一个人从青果老爹的眼前走过。他是廖百钧,本乡民团团长。九翠就是给他买去做了第四房。夜里,那个汉子直奔廖村,得到的答复是已成了四姨太的九翠不见。这简直使他发疯。青果老爹现在还记得,50年前红白两军在此地的一场恶战。四日后,红军失败。离开瑞金时尚有八万的红军,战役后仅存三万。那汉子被廖家四姨太拒之门外后,石板街上便多了一个赌棍。开始赢,后来输,输得只剩一个裤头。后来,他被抓到了兴安县民团。他好久没过枪瘾了。三发子弹打得很准,他成了合格的正式团丁。廖百钧要他们去杀红军,说红军是土匪。可汉子不相信,他认为红军是好人。他决定在打仗时把枪对天上放。二拐子也是正式团丁,他同那汉子有一样的想法。那汉子和二拐子跑到雷口关外去寻活路,贩鸦片、贩水烟、贩电池,把生意一直做到朱毛的天下。那边的盐价比这边的官价高出十三倍,足够让本来就活不下去的穷汉们冒风险。他当时并未想当红军,更没想当逃兵,可到那以后,发现财主不多了,也不那么神气了,他想不出这是什么世道。有人问他想不想当红军,他立即就答应了。但是,从他参加红军那天起,红军就再没打过一回胜仗。他每吹一次冲锋号,眼前就会倒下一片红军弟兄。后来,连长自己也在冲锋号声中倒下了。不久,党代表也死了。他不是被敌人打死的,而是被自己人当作敌人活活打死的。后来,连折磨死党代表的那几个人也死了,其罪名和党代表一样。这更叫他不明白。外边被敌人杀,里边被自己杀,他心灰意冷了。桂军的江防师在头天夜里就偷偷撤走了。天亮时,红军的中央纵队出现了。疲惫、迟缓、笨重、像搬家,一样东西也舍不得扔掉。他们在走,只是走。他们并不知道这是长征。这个史诗般的命名是后来的事。他们不知道往哪里去,他们不知道前面还有金沙江,还有大渡河,还有雪山,还有草地,还有两万五千里漫漫长途在等待他们。他们不知道这支只剩一半的队伍中还将有一半的人走不到头,他们也不知道到头的那个地方叫延安。湘江战役,他们留下了几千具尸体。奉命阻击敌人的三十四师没能来得及渡江,也没能突出敌人的重围。他们宁死不屈,活着到1949年的不到一个班。枪声稀了,团丁们的战役才刚刚开始。那汉子和二拐子没有杀红军,他们一块溜了。二拐子曾被当成杀害红军伤员的凶手关押过、审查过。后来又成了不怕白色恐怖、掩埋红军遗体的英雄。那些杀害红军的人没好下场。那个用铁锹劈死红军的人,也被人用同样的工具劈死。那个用鸟枪打死红军的人,也没有好的结果。那几个割开红军师长的遗体去报功请赏的人,全都遭到了报应,一个接一个地死。而死得最难受的是廖百钧。他是被快刀一下下剐死的,尸首也不全,没有头。九翠成了寡妇。那汉子进来,抱住她就亲。九翠不想嫁给他,因为她有了身孕。有人给一家财主的女儿算命,只有第一个丈夫死了,日子才会太平。于是,他们骗来一个红军拜天地,然后便把他活埋了。不久,他们也遭同样下场。二更时,那汉子听到了九翠的长叫,便朝那个方向跑。九翠要生产了。他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她抱起来,朝镇里跑。他和九翠离不开。九翠后来的日子也不好。她成分不好,不但剥削而且勾引了一个老贫农,曾被戴高帽游街。他也没有好日子过。因为是红军的逃兵,又是民团团丁,又跟九翠纠缠在一起,怎么也审查不清。他还抱着九翠跑着。风小了,雨也小了。天快亮了,他敲开了接生婆的家门。看他拿不出钱来,那接生婆不肯。他便拿出刀来。接生婆吓得为九翠接生。二拐子说,有个铁匠把7个红军伤员背到山洞里,每天为他们送饭、熬药。等他们能走路时,被人告了密。民团把他们全家以及七个红军一道杀害了。天亮了,雨也停了。九翠的孩子终于生出来了。汉子把九翠母子俩背到了家中,为她们打水、砍柴、烧饭。但他从不去抱那个孩子。他却特别喜欢九翠的孙子,因为他长得像九翠。眼下,那时代的人都死了。包括二拐子。无论是红军还是白军,无论是善人还是恶棍,全都静静地躺在这里了。九翠是最后一个躺下去的。只有青果老爹还活着。他看着九翠生,看着九翠死,又看着她下葬。甚至连九翠的孙子也先她一步而入土了。他的死给这个30年无光的人家挣到一块铁牌:烈属光荣。青果老爹理不清这沧桑人事中的善恶忠邪、是非曲直以及前因后果。他有时相信这一切都是命,有时又对此发生怀疑。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干了好事还是干了坏事。九翠坟上的灵旗在他身后上下飞飘,带着响。他的背有些驼,头发也快掉尽了。他觉得那个汉子已经走到了他的眼前,可睁开眼,却谁也没看到,眼前空荡荡的。

作品鉴赏 这是一个被许多本教科书讲授过多次的历史故事; 这是一个被许多个作家和艺术家处理过多次的历史题材。在我们的共和国诞生前后生活过、战斗过的几代人中,提起长征,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人们不会忘记那皑皑的雪山、那茫茫的草原;人们更不会忘记那大渡河的枪声、那遵义城头的曙光。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学发展到今天,仅仅把反映长征这一伟大历史题材的镜头集中在爬雪山、过草地等场面上,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增长的审美需求。文学创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怎样从新角度、用新方法来表现重大的历史题材,已经作为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我们的作家面前。乔良的中篇小说《灵旗》就是这样一部带有尝试性和反思性的作品。与以往大多数反映长征题材的作品所不同的是,作者并没有对那场举世瞩目的事件做全景式的描写,也没有对这一震惊中外的壮举做正面的铺陈,而是截取了其中的一个侧面,以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恋爱故事为点,以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青果老爹的所见所闻为线,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地再现了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悲壮历程,再现了错误路线给革命事业带来的巨大灾难,揭露了反动势力残杀红军、扼杀革命的罪行,歌颂了红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不畏白色恐怖、英勇斗争的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刻的反思,作者所截取的侧面,是长征伊始,发生在湘江边的一场红白两军的生死战役。作者所选取的点,是作品中的“汉子”和“九翠”一生中的感情纠葛。而作为连接作品情节线索的青果老爹,是从那一个时代以来唯一活到今天的历史见证人。虽然他对许多问题感到不解,虽然他对自己的一些做法产生了怀疑,但他的目光犹同一面镜子,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人世沧桑如实地、客观地再现出来。“50年诉说不尽的湘江血战”是这篇作品最悲壮、最令人难忘的一笔。这是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回顾,也是对那段悲壮历程的反思。为了准确生动地写出那场战役的激烈和残酷,作者充分调动了他的艺术手段,并反复使用“红色”进行气氛的渲染:“一仗打下来,从山顶到山脚都红透了,全是血”,“踩上去脚都拔不起,湘江早涨红了,血水往海阳山倒灌”,“饮血如饮水,尸曝山野,血涨江流”,“太阳升上雾茫茫的皇帝岭时,看到的是血。太阳落进青沉沉的湘江时,看到的还是血。四天四夜的血,比四天四夜还多的血”,“只有血染的湘江知道他们的数字。但它不肯说。它只是默默地流。50年默默地流。直到一江血水流出碧色”。这是红军战士的血,这是革命先烈的血。写到此,作者并没有停笔,而是进一步描写了我们的红军战士怎样在浴血中奋战。他们有的和敌人抱成一团,有的刺刀和刺刀同时刺进对方的胸膛,有的嘴里还咬着敌人的一只耳朵,有的手里握着涂满脑浆的枪托。尤为壮烈的是一位师长,竟然在敌人抬着他领功请赏的路上,硬是咬断了自己的肠子也不向敌人低头。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啊!然而,在表现这一残酷血战的同时,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真实,更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而是集中笔墨描写了反动势力的猖獗以及对红军战士惨无人道的迫害。以此来启迪后人、告诫后人,使他们能从这血染的战场上,看到革命事业的艰辛。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格调是悲壮的,但不是悲观的。就在这反动势力嚣张,白色恐怖的大背景下,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几个细节,写出了人民对红军战士的同情、关怀和帮助,写出了人民的正义的力量。从而又给那茫茫长夜里投去了一线光明。反思,是这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作品描写了那个“汉子”的几个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红军的地盘越打越少; 不明白党代表这么一个好人怎么成了敌人;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折磨死党代表的人也成了敌人而得到同样下场。今天,对这些“不明白”尽管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但它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思想力度,提高了作品的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