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稀世之鸟》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文学名作《周涛·稀世之鸟》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周涛,当代诗人。1946年生于山西省潞城县。6岁在北京读小学,9岁随父亲进疆,19岁考入新疆大学中语系。曾当过专业运动员、共青团干部,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一本长诗《八月的果园》。现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创作员。主要作品有:《八月的果园》(1979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牧人集》(198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神山》(1984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战友诗丛”)并获第二届 (1983—1984年)全国优秀新诗 (诗集) 奖,《鹰笛》(198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野马群》(198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诗丛”),《猛禽》 (1985年10月 《人民文学》) 等。

内容概要

稀世之鸟

我躲进索溪峪,钻山入洞,远离了那些把词语当瓜子嗑来嗑去的嚼舌家们,这下耳根清静了。我抽烟于戒烟日,并喝浓茶;你晾衣物于阳台,阳台宽大。你说,“快来看呀”,压低了声音。我看见了一只鸟,惊叹一声扭身就跑回屋里去。怎么啦!拿眼镜。没有眼镜我看不清,这么漂亮的鸟我没见过。这是什么鸟儿呀?“大概是朱鹮了。”“朱鹮是什么?”“据说这个自然保护区仅存一对,全世界现在也没几只了,一种珍禽。”

珍禽就是不同凡响。我们的悄声低语并不惊动它,它就立在离阳台很近的树杈上,周围浓荫密布。它红嘴美目,身姿翩然。尾长尺许,一片华彩。它看见我们呆看它,并不惊飞,而且似不惧人,依然伫立枝头轻声鸣叫,若有所盼。它好像深知自己的美足以使人类忘却杀心,因而不躲闪惊恐如雀。可是绝美的朱鹮,你却为什么仅剩一对了呢?而且已经濒临灭绝,为什么还不防范,学会保护自己呢?

它就立在我们眼前低鸣呼唤着。

你说,现在是求偶期。果然,另一只从树丛的缝隙间款款飞来,形态颜色绝似,只是略小,无冠。这对仅存的绝代佳偶,站立枝头低鸣悄语,互相凝视,意态优雅。他叫她,她来了。他们分离片刻,聚首便成了重逢。彼此的爱慕之情,使人一望也会感动。他从高枝翩翩飞落低丫,翎羽不乱,像一个年轻绅士熟练的舞步;她从低丫轻飞上高枝,逗他,回眸一笑百媚生。它们仿佛在商量,在挑选更好的去处,一点不焦躁,好像总能把本能的欲望控制在美的范畴。显然,这是一对鸟中的王者了。因其珍奇罕有而为王,因其绝美至雅而为后。这唯一的一对朱鹮,遗世而独立,在我们面前展示出鸟的修养,鸟的品质,鸟的超凡脱俗和纯净。顿时,凌空向外探出的阳台成了我们的包厢,浓荫四布的高树以及远山和近处的稻田成了布景真实的舞台,稻田里秧鸡的鸣声成了隐隐升起的混声合唱。舞台的中心是这样一对芭蕾舞明星,古典的爱情故事,中世纪的王国里走来一双复活的情侣,忠贞不渝的伙伴——世界于是重又成了他们的。“绝美!”你赞叹着说,“快去叫他们来看!”我没动。我惟恐惊飞了它们,更害怕错失这一幕最后的瞬间。我目不转睛且随之慢慢挪动,我已经不是在看两只鸟儿,而是在看一双不死的情爱之魂于光天化日之下现形!我当然想到了化蝶的梁祝,随之在耳边飘曳出那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我当然还想到了哈姆雷特的独白,“活着呢还是死?这是个问题”,如此等等。这对朱鹮肯定是不会存在离婚的问题了,因为只有一对;它们显然更不用考虑计划生育的问题,因为即将绝种;但是难道它们不该考虑一下生态平衡的问题吗?老鼠那么猖獗,苍蝇那么密集,许多伟大的物种都在丑恶的包围中不堪忍受弃世而去,你俩,是不是也打算这样呢?诚如是,这便是一次美的绝灭。美的绝种是对强大世俗丑恶力量的抗议,也是留给这世间的唯一悲剧。它就是要让你永远无法弥补。只是,朱鹮,你这样做不是太残酷了么?留给丑恶去耕耘不是太缺乏责任感了么?朱鹮终于首尾相衔,一前一后飞走了,低低飞绕于绿荫丛中,留下了我们的包厢和一座空舞台。朱鹮飞走了,唯一的一对儿。不知它们能躲过几只瞄准的枪口?在索溪峪,它们还有可能延续生存下去吗?我有点儿担忧。这时,我毫不搭界地突然想起两句诗来: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只是,我又何苦去为一对鸟的命运担忧?

在世俗的强大手掌笼盖之下,耀亮过了,尽管迅忽,也许就是一切稀世之物的品格和命运吧?伟人忧国,愚人忧鸟。

作品鉴赏 本书作者周涛本是一位诗人,后来写起散文来了。不少人认为他的散文比诗好。周涛自己说:他练了十年散文,才学习写诗;发表了十年诗,又开始重新写散文。他的体会是:文学形式之间是相通的,非常接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界限。他认为散文是文学这幢房子里的客厅,更随意的表达方式,比小说更多一些作家本人的主观感受,比诗更从容具体。他似乎认为写散文是写作各种文学形式作品的基础。周涛在答记者问时说过:他没见过天才,但通过读书见过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大智者若愚,大愚者貌似精明,现在耍点子小聪明的人太多了,过剩了,走点小后门,想点小窍门,搞点小动作,这类人太多了,他们好像啥都懂,一点亏不吃,但是恰恰不明白大的东西。好作家应该有点大智若愚,有点童心,应该露点傻相,通过读书返朴归真,读书破万卷,越活越朴实,大学者最后和老农民一样。周涛认可说别人说他的诗里有一种高贵的气质,但他认为,高贵不是说你拥有了些什么,而是指你不屑于低下头颅去得到什么。十个饿得半死的人面对一盘食物,九个人扑过去厮抢,只有一个稳坐不动,这一个就是高贵,他不愿意丢失了人的尊严去像兽一样厮抢。《稀世之鸟》这篇散文的题目既然做了整本散文集的题目,它的代表性与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稀世之鸟》所描绘的珍禽,也就是周涛一再说起的气质高贵的大智若愚者,而文中所说的猖獗的老鼠和密集的苍蝇,也就是他所说的耍小聪明的大愚者。在这篇散文里,作者描写了“许多伟大的物种都在丑恶的包围中不堪忍受弃世而去”的这种“美的绝灭”的现象,并认为美的绝种是对强大世俗丑恶力量的抗议,也是留给这世间的唯一悲剧,它就是要让你永远无法弥补。伟大的物种,世间的珍禽看来可以自慰了,因为它们在世俗的强大手掌笼盖之下,耀亮过了,尽管迅忽,这也许就是它不可避免的品格和命运。于是,我们的抒情主人公,也就“躲进索溪峪,钻山入洞,远离了那些把词语当瓜子嗑来嗑去的嚼舌家们”。《讨厌猴子》也很有新意,在这里,作者尖锐地斥责了“猴气”。作者之所以讨厌猴子,是因为它缺乏生命的庄重感,也最俗气,以及一代比一代劣,刁滑等等,这与珍禽异兽的永不肯成为人类手中的玩物和小丑比较起来,那区别太大了。在这里,作者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宁肯濒临灭绝,也要保持至珍至美,保持生命的庄严。同样,在《不去》一文里,作者之所以与十多位同伴出游却半途而返,决定“不去”了,是因为明澈的自我爱护精神,日渐增长的某种厌世态度,整体的悲观主义情绪和心态的失落感。而在《过河》一文里,作者刻画了一个“大智若愚”者的形象,这是一匹看起来愚蠢古怪,实际上灵性大得过分的马。同时,作者也表明,最高明的驭者看上去也并不一定就要筋强力壮。可以这样说,周涛所有这些散文,都有一个共同的母题,这母题用传统的语言来说,即是天才与世俗,诗境与尘境。周涛根据自己的体验,使这个母题得到了现代生活的表现。周涛的这些散文,强烈地抒写生存的体验,主题深刻,富于创新,讲究构思,擅长议论。从周涛的创作,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家精神境界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在读过周涛的诗,又读过他的散文之后,多少有一点明白他为什么要从诗转向散文了。他的散文常常直率地表白感情心态,尤其是展开深入的剖析议论,再加上散文可以更从容具体,于是,他的散文创作多了起来。与他在人格上追求大智若愚相一致,他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大境界,大技巧,而且相当真实,这在当今文坛,确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