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荻帆·邹荻帆抒情诗》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文学名作《邹荻帆·邹荻帆抒情诗》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邹荻帆,现代诗人。1917年5月5日生。湖北省天门县人。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做棺材的人》,同年在鲁迅支持的刊物《中流》上发表长诗《没有翅膀的人们》。1937年参加发起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印行《在天门》,第二年出版《木厂》。1938年在湖北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与臧克家、于黑丁、曾克、柯岗等在大别山区文化工作团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在重庆复旦大学外文系和经济系学习。这前后文化生活出版社还出版了他的抗日诗集《尘土集》(1937年)和《雪与村庄》(1941年)。解放前还有诗集《青空与林》(1943年重庆建国书店)、讽刺诗集《噩梦备忘录》(1948年香港)、《跨过》(1949年三联出版社)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委会委员等职。1957年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此后任《世界文学》编委。1978年从社会科学院外文所调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解放后的作品有诗集《总攻击令》(1949年新群出版社)、《走向北方》(1953年作家出版社)、《祖国抒情诗》(1957年作家出版社)、《风驰电闪》(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和长篇小说《大风歌》(1964年作家出版社)。翻译作品有,托尔斯泰的寓言集《鹰和鸡》(1943年建国书店)和小说《克罗采长曲》(1943年重庆文聿出版社)、罗马尼亚的《托马诗选》(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巴基斯坦的《依克巴尔诗选》(与陈敬容合译)。

内容概要

山的声音

我以为山是沉默的象征,/在远处/群山屹立,/像无声的波涛,/像冻云一样静静。/纯朴的山,/朝着天宇/张着憨厚的嘴唇。山啦,/你也给了我们葱笼的树林,/养育了鸣禽百种琴韵。/山啦,/你也曾怀抱冰雪而期待,/春日涌泪泉晶莹,/推动了水磨,/推动了时间的齿轮,/招呼着大海的潮音。山啦,/当人们踏破铁鞋/访遍青山,/你哪怕掏肝挖心/捧出了煤铁镭汞金银……/于是我们听到金属颤抖的声音…… 山是沉默的吗?/对群山倾心呼喊吧,/有一呼百应隆隆的回声。/呵,/你可见过火山爆发的时辰?/岩石的熔浆箭火般的飞进,/火舌舐红天上的浓云,/动地而来的/是金戈铁马的轰轰雷鸣……

雁儿们

雁儿们,回来,/我举目向云天呼叫。/我爱看你划动的翅膀,/我爱听你们发自长空的曲调。当月落星稀霜满天,/你们划过天宇一声啼叫,/呵,你们伸长脖子,/挺直蹼梢,/仿佛一个个飞行的十字架,/大翅膀裹着胸脯的满腔煎熬。你的翅膀,/你的曲调呵,/抚摸那杨柳,它们在披头散发的哭号。/抚摸那河流,冰冻要给它们的步伐枷上镣铐,/呵,霜有多重?路有多远?/翅膀一程程划向目标! /颤动的胸脯测量阵阵寒潮! 雁儿们,回来,/我举目向云天呼叫。/我爱看你们划动的翅膀,/我爱听你们发自长空的曲调。冬天去了,春天也要来了,/你们,天上的迎春花呵,/九天里吹春天的口哨。/你们会忘记那天路历程吗?/告诉,告诉我呵,/那磐石重的大雾,那一程程水深山高。呵,你们来自云霄的歌呵,/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 /太阳正沐浴于春日的池沼,/雄鹰正苏醒于悬崖的鸟巢,/大河上下、长城内外/ 又绿了年年的芳草…… 雁儿们,回来呵,/我举目向云天呼叫。/你的翅膀,疾风里的劲草,/你的胸脯,春日里的花苞,/你报寒,不惧风暴,/你报暖,迎接花朝。雁儿们,回来呵,/我心胸里也有一江春水呀,/让你的翅膀划过我的心胸吧,/让你的歌声唤醒我心头的曲调……

十年……

十年灾难性内乱,/他口对着心。/江水也会腐朽/当江流失声,/他的牙齿/因不语而一一落尽。/打掉牙,和血吞,/它铸成了心碑/镌刻着灾难的历程。

井口汲取的是水

井口汲取的是水/窗口流进的是光 当阳光如同瀑布一样涌进/我看见燕子衔着迎春花飞 当月光如同银河一样泛流/我想着哪儿有鹊桥在为人们设架 心上也有窗口开启啊/瀑布挂落,银河穿流

作品鉴赏 邹荻帆是一位40年代成长起来的著名诗人,诗歌活动家,《邹荻帆抒情诗》曾经荣获中国作家协会新时期优秀诗集奖。在40年代,邹荻帆以创作政治抒情诗见长,同时也创作政治讽刺诗。他的诗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但多数是战斗性较强的刚健有力之作,调子明朗高昂,诗句朴实凝练,他40年代的诗集《跨过》、政治讽刺诗集《噩梦备忘录》都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邹荻帆在新时期的诗坛上是很活跃的,他焕发了创作的青春和活力,迄今仍然江郎才不尽,活跃在诗坛上。《邹荻帆抒情诗》是他80年代前期的作品。这些作品热情洋溢,讲究艺术构思,有深切的体验,因而诗的份量和内蕴是沉重而深厚的。《山的声音》很有诗味。山是沉默的,甚至可以说是沉默的象征,可是为什么诗人却要写山的声音呢?诗人的深意正埋藏在这里。这诗里包涵着诗人对于生活很深的体验。诗人想说:山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你没有对它倾心呼喊。这是对沉默很深刻的描述和理解。诗人更想说,沉默一旦爆发,你就可以看到沉默所蕴藏的力量了。《雁儿们》是一首值得仔细深入诠释的诗。全诗写抒情主人公对候鸟的呼叫、关注、体贴和热爱。与任何过去描写雁儿的诗不一样,邹荻帆把它比喻成一个飞行的十字架,说是大翅膀裹着胸脯的满腔煎熬。这在艺术上是个创新,而在比喻意象创新的背后,是诗人感情的深沉投入。就是说,雁儿看上去像是受难的耶稣,正在经受感情的煎熬。可是,雁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披头散发的哭号,冰冻的气候,霜重路远,阵阵寒潮。雁儿的命运受到关切。诗人称它们为天上的迎春花,这也是神来之笔。从头至尾,抒情主人公都在呼叫雁儿们回来,回到哪儿来呢?“我心胸里也有一江春水呀,/让你的翅膀划过我的心胸吧,/让你的歌声唤醒我心头的曲调……”也就是说回到我的心头,唤醒我心头的春天。联系到“你的胸脯,春日里的花苞”这样多少有一点儿隐喻的诗句,恐怕可以说这首诗的下面有一个感情的故事。假如可以这样来理解,那么,这就是一首含义很深的现代诗,也是一首艺术上很含蓄的诗,表层意思是咏雁,底层意思是咏情,也许可以说是一首难得的隐喻诗。从这个事实说明,读诗应该细读,至少是对于那些可能有更深更复杂含义的诗,要细读。《十年……》这个标题很耐寻味,“十年”两个字后面的一串标点符号,像是无尽的和说不完的东西的象征。有时我们看到某些诗在标题上也加了标点,总觉得多此一举,而这个标题联系着全诗内容,是很有表现力的。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的感情含义与《山的声音》联系起来理解。在《山的声音》里诗人说过,看起来是沉默的山,其实是在期待呼唤。而在《十年……》这首诗里,因为“不语”,而牙齿一一落尽。“不语”即不说话,不允许说话,不能够说话;口只能对着心,而口本来是应该对着耳朵的。然而,口对着心也就是自己对着自己; 大凡自己对自己讲的话都是重要的和严重的,也自然是最真实的。把牙和血一起吞下去,告诫自己不要忘记了这一段历史,从而写尽了沉默的愤怒。世上只有因牙齿一一落尽而不语的人,而从未见过因为不语而牙齿一一落尽的生理现象。这显然是一个比喻,这比喻来源于“十年浩劫”对于“文化”人的种种迫害。“江水也会腐朽/当江流失声”,而一位诗人如果失去声音,如果他被剥夺了写诗的权利,他的心灵就会失去活力。对此如何不痛苦、不抗议呢?所以,《十年》这首诗是对于思想禁锢、文学禁锢的沉痛而愤怒的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