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学·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原文、赏析、鉴赏

《唐五代文学·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原文、赏析、鉴赏

近腊月下[2],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3],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4],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5],辋水沦涟[6],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虚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出水[7],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8]。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9]。因驮黄蘗人往[10],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1]此篇选自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十八。裴迪,为王维的诗友、道友。王维有别业在蓝田山中,即辋川别业,曾与裴迪于此“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二人并曾就辋川景物,各赋绝句二十首,合为一集,名《辋川集》。蓝田山,在今陕西蓝田县东。(王维生平,见唐诗部分)

[2]腊月:古人于年终举行腊祭,故称十二月为腊月。《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杜预注:“腊者祭众神之名。”

[3]感配寺:《王右丞集》卷七有《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卷十二有《游感化寺》,然《文苑英华》卷二三四载此二诗均作化感寺;《旧唐书·方伎传·神秀》:“义福……初止蓝田化感寺”,亦作化感寺。故此“感配寺”或当作“化感寺”。

[4]玄灞:灞,水名,在长安附近,源出蓝田县东,北流入渭水。《文选》潘岳《西征赋》:“南有玄灞、素浐”,李善注:“玄、素,水色也。”

〔5〕华子冈:王维《辋川集序》:“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淑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6〕辋水:宋敏求《长安志》卷十六:“辋谷在(蓝田)县南二十里……辋谷水出南山辋谷,北流入灞水。”沦涟:水的波纹。

〔7〕鯈(tiao):白条鱼。

〔8〕朝雊(gou):清晨雉鸡叫。《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说文》:“雊,雄雉鸣也。”

〔9〕无忽:不要忽略。

〔10〕黄蘗(bo):一种药材,亦写作黄蘖。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五引《图经》:“黄傭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经冬不凋。皮外白,里深黄色。其根结块如松下茯苓。”

这篇文章描写山中景物,突出表现了其清幽宁静的特点,一切都显得是那样和谐自然,又充满了生机。文中写了犬吠声、夜舂声、佛寺钟声,似乎并不“寂”,然而正是这些声音衬托出山中之静。因为这“静”并不是万籁死寂之静,而是远离尘世喧嚣之静。“人闲桂花落,夜静深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文中的描写不正与王维的这些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吗?文章又写了轻、白鸥、野雉的生活,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是远离了人的干扰与破坏的生活。总之,山中的一切都给人一种纯净自然、一尘不染、和谐安乐的感觉,正如陈振孙所说:“集中又有与(裴)迪书……余每读之,使人有飘然独往之兴。”(《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王右丞集》题解)文末写托运送黄蘗的人传信,看似闲笔,却有无穷无尽的意味。书信往来是山居生活与外界的一种联系,山中与外界隔而不绝;王维居官不任事,似出似入,其人生态度不也正是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