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司马相如·子虚赋》原文、赏析、鉴赏

《汉代文学·司马相如·子虚赋》原文、赏析、鉴赏



楚使子虚使于齐〔2〕,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3〕。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4〕,亡是公在焉〔5〕。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6〕?”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从车骑之众〔7〕,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8〕。”曰:“可得闻乎?”子虚曰:“可。”

“王车驾千乘〔9〕,选徒万骑〔10〕,畋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网弥山〔11〕。掩兔辚鹿〔12〕,射麋脚麟〔13〕。骛于盐浦〔14〕,割鲜染轮〔15〕。射中获多〔16〕,矜而自功〔17〕。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18〕?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馀年〔19〕。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20〕,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言其外泽乎?’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仆对曰:‘唯唯。’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馀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21〕,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郁〔22〕,隆崇嵂崒〔23〕,岑崟参差〔24〕,日月蔽亏〔25〕。交错纠纷,上干青云〔26〕;罢池陂陁〔27〕,下属江河〔28〕。其土则丹、青、赭、堊,雌黄、白坿〔29〕,锡、碧、金、银〔30〕,众色炫耀,照烂龙鳞〔31〕。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昆吾〔32〕;瑊玏、玄厉,碝石、碔砆〔33〕。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34〕,芎、菖蒲〔35〕;江蓠、蘪芜〔36〕,诸柘、巴苴〔37〕。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38〕,案衍壇曼〔39〕;缘以大江〔40〕,限以巫山〔41〕。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42〕,薛、莎、青薠〔43〕;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44〕,东蘠、彫胡〔45〕,莲藕、觚卢〔46〕,菴闾、轩于〔47〕。众物居之,不可胜图〔48〕。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49〕,内隐钜石白沙〔50〕;其中则有神龟、蛟鼍〔51〕,瑇瑁、鼈鼋〔52〕。其北则有阴林〔53〕,其树楩、楠、豫章〔54〕,桂、椒、木兰,檗、离、朱杨〔55〕,樝梨、梬栗〔56〕,橘、柚芬芳〔57〕;其上则有鹓雏、孔、鸾〔58〕,腾远、射干〔59〕;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犴〔60〕。于是乎乃使诸之伦〔61〕,手格此兽〔62〕。楚王乃驾驯駮之驷〔63〕,乘雕玉之舆〔64〕;靡鱼须之桡旃〔65〕,曳明月之珠旗〔66〕;建干将之雄戟〔67〕,左乌号之雕弓〔68〕,右夏服之劲箭〔69〕。阳子骖乘〔70〕,孅阿为御〔71〕,案节未舒,即陵狡兽〔72〕。蹴跫跫〔73〕,辚距虚〔74〕;轶野马,騊駼〔75〕;乘遗风〔76〕,射游骐〔77〕,倏眒倩浰〔78〕。雷动猋至〔79〕,星流霆击〔80〕。弓不虚发〔81〕,中必决眦〔82〕;洞胸达掖,绝乎心系〔83〕。获若雨兽〔84〕,揜草蔽地〔85〕。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86〕,翱翔容与;览乎阴林,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徼受诎〔87〕,殚睹众物之变态〔88〕

“‘于是郑女曼姬〔89〕,被阿緆,揄纻缟〔90〕,杂纤罗,垂雾縠,〔91〕襞积褰绉〔92〕,纡徐委曲〔93〕,郁桡溪谷〔94〕。衯衯裶裶〔95〕,扬袘戍削〔96〕,蜚襳垂髾〔97〕。扶舆、猗靡〔98〕, 翕呷萃蔡〔99〕;下摩兰蕙〔100〕,上拂羽盖〔101〕;错翡翠之葳蕤〔102〕,缪绕玉绥〔103〕。眇眇忽忽〔104〕,若神仙之仿佛。

“‘于是乃相与獠于蕙圃〔105〕,媻姗、窣〔106〕,上乎金堤〔107〕;揜翡翠〔108〕,射〔109〕;微矰出〔110〕,纤缴施〔111〕。弋白鹄〔112〕,连驾鹅〔113〕;双鸧下〔114〕,玄鹤加〔115〕。怠而后发〔116〕,游于清池。浮文鹢〔117〕,扬桂栧〔118〕;张翠帷,建羽盖;罔瑇瑁〔119〕,鉤紫贝〔120〕;金鼓〔121〕,吹鸣籁〔122〕;榜人歌〔123〕,声流喝〔124〕,水虫骇,波鸿沸〔125〕;涌泉起,奔扬会〔126〕。礧石相激〔127〕,硠硠礚礚〔128〕;若雷霆之声,闻乎数百里之外。将息獠者,击灵鼓〔129〕,起烽燧〔130〕;车按行,骑就队〔131〕;纚乎淫淫〔132〕,般乎裔裔〔133〕

“‘于是楚王乃登阳云之台〔134〕,怕乎无为〔135〕,憺乎自持〔136〕;勺药之和具〔137〕,而后御之。不若大王终日驰骋,曾不下舆,脟割轮焠〔138〕,自以为娱。臣窃观之,齐殆不如。’于是齐王无以为应仆也。”

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贶齐国〔139〕,王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获〔140〕,以娱左右〔141〕,何名为夸哉!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142〕,先生之馀论也〔143〕。今足下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144〕,而显侈靡,窃以为足下不取也。若必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145〕。彰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陼钜海〔146〕,南有琅邪〔147〕,观乎成山〔148〕,射乎之罘〔149〕;浮渤澥〔150〕,游孟渚〔151〕。邪与肃慎为邻〔152〕,右以汤谷为界〔153〕;秋田乎青丘〔154〕,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156〕!若乃俶傥瑰玮〔156〕,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崒〔157〕,充牣其中〔158〕,不可胜记;禹不能名,卨不能计〔159〕。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160〕,是以王辞不复〔161〕,何为无以应哉?”

〔1〕本篇选自胡克家校刻李善注《文选》。《子虚赋》同《上林赋》在《史记》、《汉书》中为一篇,《文选》始分为二。作者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自求免官而游于梁,依梁孝王。在梁著《子虚赋》。梁孝王死后,回到蜀郡临邛。后因汉武帝读《子虚赋》而被召至京,著《天子游猎赋》,前后璧合,即《子虚》、《上林》。后任命为郎,奉命通西南夷。晚年因病免官,家居而卒。司马相如赋《汉书·艺文志》言二十九篇,今存六篇。《子虚》、《上林》分则为二,合则为一,从构思上说是一个整体。

〔2〕子虚:同“乌有先生”、“亡(wu)是公”都是虚拟人称。“子虚”、“乌有”、“亡是”义并相近,都是说并无此人。齐:汉初封高祖长庶男刘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吕后称制时稍削之,文帝立,尽以高后时所割复与齐。刘肥之孙齐文王卒,无子,国除。后一岁,文帝以刘肥之子分齐为王,齐有七王。吴楚反时,齐王曾受胁迫参与其谋,齐孝王畏罪自杀,景帝乃立其子寿为齐王(懿王)。武帝时主父偃曰:“刘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吕太后时齐欲反。吴楚时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武帝初年以前齐国情况可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云:“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索隐述赞》云:“表海大国,悉封齐王。”则齐楚之国,至武帝初年已属尾大不掉。司马相如此赋,非无深意。

〔3〕“王悉发车骑(ji)”二句:《史记》、《汉书》本传“王”前有“齐”字。“畋”作“田”,下同。《艺文类聚·产业部》下引同。“悉发车骑”《史记》作“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五臣本《文选》与《类聚》引同。畋(tian):打猎。

〔4〕过:过访。奼(cha):“诧”之借,五臣本作“诧”。夸耀。

〔5〕亡是公:《史记》与《汉书》作“无是公”。在:原作“存”,据《史记》与《类聚》改。

〔6〕获:出猎而得。此指所猎获的禽兽。

〔7〕仆:古代男子自谦之称。

〔8〕云梦之事:先秦时楚国泽薮名,在长江以北,汉水下游,当今京山、天门、应城、汉川、云梦等县地,此后面积逐渐缩小,并逐渐向东南方转移。

〔9〕乘(sheng):辆。

〔10〕选徒:数(计算)兵卒。选徒万骑:犹言“点了一万骑兵”。〔11〕罘(fu):捕兽的工具,即覆车,也叫幡车网。弥:满,遍布。

〔12〕掩:用罘网之类罩住。辚(lin):用车轮辗轧。

〔13〕脚麟:《史记索隐》:“司马彪曰:‘脚,掎也。’《说文》曰:‘掎,偏引一脚也。’”则“脚麟”是言拽住麟的后腿。麟:一种鹿类的动物。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今并州界有麟,大小如鹿,非瑞应麟也。”

〔14〕鹜(wu):奔驰。盐浦:海边盐滩。

〔15〕鲜:本义为生鱼,引申为新鲜生肉。如《左传·襄三十年》:“惟君用鲜,众给而已。”割鲜:指打猎休息时割所获禽兽之鲜肉烧而野食。染轮:指割鲜肉时血污车轮(因割时依车轮而悬挂之)。

〔16〕中(zhong):指射到了目标上。

〔17〕矜(jin):自负贤能。自功:自以为有功。

〔18〕饶乐:富有乐趣。饶:富足。

〔19〕宿卫:在宫中任值宿守卫之官。

〔20〕有无:偏义复词,指宫禁苑囿中之所有。

〔21〕特:仅仅。

〔22〕盘纡岪(fu)郁:(山势)逶迤曲折。

〔23〕隆崇崒(luzu):高峻奇险。崒:山高危的样子。

〔24〕岑崟(cen yin):山高峻貌。

〔25〕日月蔽亏:言山很高,有时把日月都遮挡住。“亏”指挡住了一部分。

〔26〕干:抵,触,够着。

〔27〕罢(pi)池:倾斜貌。陂(po)陀:宽广貌。

〔28〕属(zhu):连接。

〔29〕丹:朱砂。青:石青。均可作颜料。赭(zhe):赤色的土。堊(e):白土。雌黄:与雄黄同类,又名石黄,即三硫化砷。可制颜料。白坿:石英。

〔30〕碧:青绿色玉石。《说文》:“碧,玉之青美者,从玉、石,白声。”《汉书》颜师古注“谓玉之青白色者”,乃误解字之结构所致。

〔31〕照烂龙麟:众色照耀,鲜亮如龙麟。

〔32〕玫瑰:火齐珠(颜师古注,《一切经音义》卷六)。或曰美玉,或曰石珠,或曰琅玕”。胡绍煐《文选笺证》曰:“琅玕亦珠也。……珠多以玉石琢成之。”则众说虽异,但亦相近。琳:玉名。或曰珠。胡绍煐曰:“古珠皆以玉……名异而实同。”瑉(min):一种似玉的美石。昆吾:一种矿物石。也作“琨珸”、“崐峿”,《史记索隐》引司马彪说:“崐峿,石之次玉者。《河图》云:‘流州多积石,名崐峿石,炼之成铁,以作剑,光明如水晶。’”

〔33〕瑊玏(jian le):一种次于玉的石。玄厉:一种纯黑色的可以用来磨刀的石。碝(ruan):似玉的石。《文选》本篇郭璞注引张揖说:“石之次玉者”,“白者如冰,半有赤色。”碔砆(wu fu):即砆石。也是似玉的石。郭璞注:“碔玞,赤地白采,葱茏白黑不分。”也作“武夫”。

〔34〕衡:也作“蘅”,即杜蘅。芷:白芷。若:杜若。并香草名。

〔35〕芎(xiong qing):多年生草本,叶秋芹,秋开白花,根茎可入药。菖蒲:多年生草本,生于水边,叶上有脊,细长如剑形。

〔36〕江蓠:一本作“茳离”。即大叶芎。蘼芜:芎的苗,叶有香气。

〔37〕诸柘(zhe):甘蔗。巴苴(ju):巴蕉。

〔38〕陁(yi)靡:邪长。郭璞注引司马彪曰:“陁靡,邪靡也。”《汉书》“陁”作“阤”,音同。

〔39〕案衍壇曼:皆地势平宽貌。

〔40〕缘:沿着。

〔41〕限:界线,边缘。此处作动词用。巫山:在云梦泽一带。《舆地纪胜》曰:“阳台庙在汉川县南三十五里阳台山上,即宋玉为《高唐赋》处。”此巫山即阳台山。

〔42〕葴(zhen):马蓝。菥(si):《史记》作“”,《汉书》作“析”,一种似燕麦的草。《广志》云:“凉州地生析草,皆如中国燕麦。”苞:一种草,与茅相似,可以用来织席、编屦。荔:似蒲而小,根可制刷子。

〔43〕薛:即萧,双声假借。张揖曰:“薛,藾蒿也。”莎(suo):蒿的一种,其根叫香附子。一名雀头香。青薠:似莎而大,生江湖。

〔44〕埤:通:“卑”。《史记》集解本作“卑”。卑湿:低湿。藏莨(zang lang):狼尾草。俗名狗尾巴草。蒹(jian):荻苇。葭(jia):芦苇。

〔45〕东蘠(qiang),水蓼。“蘠”,《史记》作“蔷”。其结实形尖而扁,似葵子,可食。彫胡:菰米。

〔46〕觚(gu)卢:《史记》作“菰卢”,音义同。方以智《通雅》以为指菰茭、芦笋。

〔47〕菴(an)闾:青蒿。《政类本草》卷六引《图经》:“菴闾子,春生,苗叶如艾蒿,高三二尺。七月开花,八月结实。”又云:“菴,草屋也。闾,里门也。此草乃蒿属,老茎可以盖覆庵闾,故以名之。”轩于:莸草(《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说)。《证类本草》卷十一引陈藏器说:“莸草,生水田中,似结缕,叶长,马食之。”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六:“茎颇似蕙而臭。”

〔48〕不可胜图:数不胜数。图:计。《公羊传·庄十三年》:“君不图与?”注:“图,计也。”

〔49〕外:指池水表面。发:开放。菱华:菱的花,色白,四瓣。

〔50〕内:涌泉清池之内。钜:同“巨”。

〔51〕蛟: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鼍 (tuo):一名鼍龙,又句猪婆龙。四足,背尾有鳞甲,似蜥蜴而身大,体长六尺至丈余。力猛。皮可以蒙鼓。

〔52〕瑇瑁(dai mei):爬行动物,形状像龟,产于热带海中,甲壳可以作装饰品。鼋(yua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俗称癞头鼋。

〔53〕阴林:幽深的树林。

〔54〕楩(pian):即今黄楩木。长于南方,质地坚密,为建筑良材。豫章;木名,樟类良材。

〔55〕檗(bo):黄蘖。皮可作颜料。离:山梨。《尔雅》:“梨,山樆。”《玉篇》:“樆,山梨也。”郝懿行曰:“梨生人家者梨,生山中者名樆。”《说文》无“樆”字,当作“离”。朱杨:河柳。也叫“柽”,高丈余,夏秋两季开红白小花。

〔56〕樝(zha):同“楂”。即今铁梨,果实黄赤而圆,肉坚,酸涩,入汤煮熟则甜滑。梬(ying)栗:又名梬枣、丁香柿。似柿子而小,甘陇一带叫软枣。

〔57〕柚(you):常缘灌木,果实与橘、橙相类而较大,色正黄、皮厚。

〔58〕其上,承接上文,指树上。“有”字下五臣本有“赤猿玃猱”,《史记》作“赤猨蠼蝚”。鹓(yuan):鸾凤之属。孔:孔雀。鸾:鸾鸟。此处皆借以言云梦北部森林中奇禽异兽人所罕见者尽有之。

〔59〕腾远:一种善于凭借树枝等凌空腾跃的猿类。“腾远’即‘腾猿”,“猿”“远”字相近。射(ye)干:郭璞注:“似狐,能缘木。”法云《翻译名义·畜生篇》曰:“悉伽罗,此云野干,似狐而小,形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如狼。”

〔60〕蟃(wan)蜒:据《广韵》,字当作“獌狿”。郭璞曰:“大兽似狸,长一寻(按:原作:“长百寻”,盖传抄之误。孙偭云:“獌狿,大兽名,长八尺。”八尺即一寻)。犴(chu an):一种猛兽名。

〔61〕(zhuan)诸:即专诸(?—公元前515),春秋时吴国猛士,曾替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

〔62〕手格:空手搏击。格:搏击。

〔63〕驯駮之驷:四匹驯服的毛色不纯的马。驯:驯服。駮:同“驳”,毛色不纯的马。驷:合驾一车的四匹马。

〔64〕雕玉之舆:雕刻精致、上面镶嵌有玉石的车子。

〔65〕靡:同“麾”(hui),义同“挥”。鱼须之桡(nao)旃(zhan):鱼须喻旗上缘之旒穗。桡:曲。旃:曲柄的旗。

〔66〕曳(ye):摇。明月之珠旗:以明月珠为缀饰的旗。

〔67〕建:竖起。干将:刀剑锋利的样子。《广雅疏证·释器》:“干将为利刃之貌,故又为剑戟之通称。……自《吴越春秋》以干将为吴人,遂致纷纷之说。”古者工匠勒其名于器具之上,干将当是著名工匠之名号,后遂成善铸剑戟者之通名和名剑之名。也仍用以形容剑戟锋刃之利。

〔68〕乌号(hao):本是柘木之名,因以称柘木做成的弓。柘木密致坚韧,所做的弓弹性好而力大。又因其木色黄,木汁可染赤黄色,故传说黄帝之弓为乌号之弓”。雕弓:上面刻有花纹图案的弓。

〔69〕夏服之劲箭:夏后氏之利箭。夏后氏有良弓名繁弱,其矢亦良。服,箭袋。“夏服之劲箭”意为夏后氏箭袋中装的利箭。

〔70〕阳子:孙阳。字伯乐,秦穆公之臣,善御。骖乘:陪乘。

〔71〕孅(xian)阿:古之善御者。又传说是月御。

〔72〕“案节”二句:言尚未完全放开奔驰,即已陵轹狡捷的野兽。案节,指马行缓慢而有节奏。未舒,未展开奔驰。陵,陵轹,从上面辗过去。

〔73〕蹴(cu):踢。蛩(qiong)蛩:传说中兽名。《史记》作“邛邛”。《汉书》注引张揖曰:“蛩蛩,青兽,状如马。”

〔74〕辚(lin):辗。距虚:野兽,驴骡之属。

〔75〕“轶(yi)野马”二句:超越野马、陶駼,以车轴撞击之。两句互文见义。轶,超越。(wei),车轴头,此处用为动词。騊駼,《字林》云:“北狄良马也。一曰野马也。”古所谓“天马”,即指未经驯养的野马。

〔76〕遗风:千里马名。

〔77〕骐(qi):白色而有苍艾色花纹的马。游骐:非驯养之骐马。

〔78〕倏眒(shu shen):奔逐迅速貌。如左思《蜀都赋》:“鹰犬倏眒。”倩浰(qian li):迅疾貌。

〔79〕猋(biao):疾风。今通作“飙”。

〔80〕星流:形容追逐野兽的人马如流星一样快。霆:闪电。《汉书》作“电”。〔81〕弓:拉弓。

〔82〕中(zhong)必决眦(zi):必射中其目,使其目眶绽裂。决:裂开。眦:目

眶。

〔83〕“洞胸”二句:箭镞穿过胸部而从腋下射出,射断了连着心脏的经络。洞:贯穿。掖:同“腋”。心系:连着心脏的血脉经络。

〔84〕获:收获。雨兽:形容野兽多得像下雨从天上掉下来一样,满地都是。〔85〕揜(yan):遮盖。

〔86〕弭(mi)节:按节徐行。

〔87〕徼(jiao):拦遮、截当。(ju):疲极,此处指被追疲极的野兽。受诎:收取力尽不能再跑的禽兽。

〔88〕殚(dan):尽。变态:指动物被猎获时的各种姿态。

〔89〕郑女:郑国的女子。郑处南北商贾交会之地,其女善唱流行新曲。曼姬:即美女。曼:皮肤细腻的样子。如楚辞《天问》:“平胁曼肤。”

〔90〕二句言披着细缯和细布的上衣与披风,曳着纻麻布和细白生绢的长袖。被,同“披”。阿,细缯。緆(xi),细布。揄(yu),挥,曳。纻(zhu),麻织成的布。缟(gao),细白的生绢。

〔91〕杂纤罗:装饰着细致的罗绮。雾縠(hu):轻薄如云雾的薄纱。

〔92〕襞(bi)积:衣裙上的褶子。褰绉(qian zhou):缩叠。此指上下折叠成的褶裥。褰:提起,褶起。

〔93〕纡(yu)徐委曲:形容衣裳上皱褶的纹理弯曲好看。纡徐:从容宽舒貌。委曲:曲折辗转貌。

〔94〕郁桡溪谷:緆缟罗縠之属轻软多褶纹,有如布满溪谷。郁桡:深曲貌。

〔95〕衯(fen)衯裶(fei)裶:衣长而飘动貌。“衯衯”义同“纷纷”,“裶裶”义同“蜚蜚”。此用以形容衣裙,故字从“衣”。

〔96〕袘(yi):衣裙之下缘。戍削:衣裙边缘整齐貌。

〔97〕蜚襳(fei xian):衣上长带随风飘起。蜚:同“飞”。襳:衣上装饰性长带。垂髾(shao):带端剪成燕成燕尾形的丝线垂着。髾:本义为发尾,两边长,以帛续旐亦作燕尾形,衣带端之丝线也作燕尾形,因其形亦称之为“髾”。

〔98〕扶舆、猗(yi)靡:衣裙摆动、体态婀娜之貌。《淮南子·修务》:“今鼓舞者扶於猗那。”《上林赋》:“垂条扶於。”“扶舆”即“扶於”,“猗靡”即“猗那”。胡绍煐曰:“枝条谓之扶於,亦犹猗那,故体态谓之扶舆,亦谓之猗靡。”

〔99〕翕(xi)呷(xia)萃蔡:因风吹和人行走衣服发出窸窸窣窣和哗啦哗啦的响声。张揖曰:“翕呷,衣起张也;萃蔡,衣声也。”

〔100〕摩:抚摸,摩擦。

〔101〕羽盖:用羽毛缀饰的车盖。

〔102〕错:错杂。翡翠:一种鸟。雄者羽为红色,名翡,雌者羽为绿色,名翠。葳蕤(wei rui):繁盛的样子。这里是形容羽毛的头饰。

〔103〕缪:此处同“缭”。绥(rui):本义为帽缨末稍部分(缨结于颔下,垂者名绥),此处指女子头上所饰缨绥,乃以玉珠串起缠绕而成。

〔104〕眇(miao)眇:犹缈缈。众女以轻縠薄缟罩之,随意行走,衣带飘拂,如云如雾,故曰:“缈缈忽忽”。

〔105〕獠(liao):夜猎。此处指打猎。

〔106〕媻(pan)姗、窣(bo su):皆谓摇摆缓行之貌(参胡绍煐说)。媻姗,同“蹒跚”。窣,匍匐而行。此处指有时身体失去平衡时以手扶地。

〔107〕金堤:坚固的河堤。

〔108〕揜(yan):同“掩”。其义通“罨”,指网从上掩之以捕取。

〔109〕(jun yi):雉一类的鸟,其羽毛呈五彩。

〔110〕微矰(zeng):很细的系有生丝的短箭,射飞鸟所用。出:射出。

〔111〕纤:原作“孅”,同“纤”。《史记》与五臣本作“纤”,今据改。缴(zhuo):矰后所系生丝线。施(yi):曳,延续,延展。

〔112〕弋(yi):用矰射。鹄(hu):天鹅。

〔113〕驾(jia)鹅:野鹅。

〔114〕鸧(cang):鸧鸹。一种水鸟,似鹤,苍青色。下:指被射下。

〔115〕玄鹤:黑色的鹤。加:箭加于其身。

〔116〕发:出发。

〔117〕浮:指泛舟。文鹢:加彩绘雕饰的船。鹢(yi):一种水鸟,似鹭而大,羽色苍白,善高飞。古代君王所乘船,其首有鹢首。后代以鹢为舟之代称。文:文彩。

〔118〕扬桂栧(yi):高举起桂木作的般桨。栧:同“枻”。“桂”原作“旌”,《史记》作“桂”。王念孙曰:“‘桂栧’谓以桂为楫,犹《楚辞》言‘桂櫂兮兰栧’也。‘浮文鹢’,扬桂栧;张翠帷,建羽盖’,皆相对为文。”王说是,今据改。

〔119〕罔:借为“网”。此处用为动词,用网捕。

〔120〕鉤:钓。《史记》、《汉书》作“钓”。

〔121〕摐(chuang):击。金鼓:钲。铙钹一类的乐器。

〔122〕籁:箫。

〔123〕榜人:船夫。榜:船。

〔124〕流声:悠扬的歌声。喝(ye):声音悲咽,嘶哑。此形容船夫所唱民歌,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也。

〔125〕波鸿沸:指天鹅大雁之类水鸟惊起叫着乱飞。波鸿:概指大雁之类水鸟。此句与上“水虫骇”相对,上句言水中鱼鳖之类惊骇奔走,下句言水上的鸿鹄之类喧嚷乱飞。

〔126〕“涌泉起”二句:指波涛相激荡而汇合。奔扬:指波涛(日人中井积德

说)。

〔127〕礧(lei)石:众石。儡:堆积。

〔128〕硠硠礚礚(lang ke):石头因水之冲击相撞的声。

〔129〕灵鼓:一种六面鼓(见《周礼·地官 ·鼓人》郑玄注)。

〔130〕起烽燧:燃起火把。烽指束草于长木之端者,燧指积薪,必要时点燃。古者”烽主昼,燧主夜。”此处偏指烽。

〔131〕骑(ji):备有鞍辔的马。此处指骑马者。就:归于。

〔132〕(xi):连属貌。淫淫:渐进貌。

〔133〕般(pan):逶迤延伸。裔裔:流行貌。

〔134〕阳云之台:原作“云阳之台”。据《史记》、《汉书》及五臣本改。宋玉《大言赋》、《小言赋》皆作“阳云之台”。阳云之台即阳台,在云梦南巫山之下。

〔135〕无为:指内心泰然无事。怕:恬淡貌。

〔136〕憺:安静貌。今通作“澹”,安静无事之貌。自持:保持平静的心情。

〔137〕勺药:即调和、调料(植物香料调味品的粉末)。文颖曰:“五味之和也。”具:备。御:进食。

〔138〕脟(luan):通“臠”。切成块状的鱼肉。轮焠(cui):在车轮间烤炙之。郭嵩焘曰:“‘脟割轮焠’,正谓割取臠 ,就轮间炙而食之。此盖以讥上‘割鲜染轮’之说也。”上句言“曾不下舆”,则郭说是也。

〔139〕贶(kuang):惠赐。此处犹今言“赏光”。〔140〕戮(lu)力:并力、勉力。致获:获得野兽。

〔141〕左右:左右之人。此处代指楚使子虚。

〔142〕风烈:指美好的风俗和光辉的业绩。

〔143〕先生之馀论:您先生很多高论中的一点。

〔144〕奢言:大言。淫乐:过分的游乐活动。

〔145〕害:妨害,损伤。信:诚实、信誉。

〔146〕陼:同“渚”。钜:此处同“巨”。东陼钜海:东面以大海边为渚(犹言东临大海)。

〔147〕琅邪(ya):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县东南五十里,其山三面为海,西南与陆地相连。

〔148〕观:游观。成山:在今山东荣城县东。成山及上句的琅邪皆秦始皇二十八年巡行所至。

〔149〕之罘(fu):山名。三面环海,一径南通。在今山东烟台市以北。

〔150〕渤澥(xie):指渤海。郭璞注引应劭曰:“渤澥,海别枝也。”即大海延伸入陆地中的部分。

〔151〕孟渚:古泽薮名,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

〔152〕邪:同“斜”。肃慎:古国名,在今黑龙江、吉林、辽宁诸省地域以内。

〔153〕右:当为“左”字之误。古代言地域之左右前后,皆以面南时方位言之。李善注已指出其误。梁章钜、朱珔、高步瀛并有说。汤(yang)谷:传说中日出之处。此处指东面大海。

〔154〕田:同“畋”,打猎。青丘:古国名,传说其地有九尾狐。胡绍煐、高步瀛以为指辽东、高丽一带地方,非是。今考定为今山东蓬莱以东之长岛。

〔155〕蒂(di)芥:比喻细小的东西。蒂,花、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芥:一种植物,其籽可用于榨油或碾作调味品。籽的颗粒很小。

〔156〕俶傥(ti tang):同“倜傥”,不平凡。瑰玮:谓事物珍贵奇异。

〔157〕鳞崒(cui):如鱼鳞般集合到一起。

〔158〕充牣(ren):充满。

〔159〕“禹不能名”二句:言其种类众多。传说禹任治水之事,别九州,“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史记·夏本纪》),广见博识。卨(xie),典籍中也写作“契”尧时任司徒之职,而司徒以测算为特长。

〔160〕见客:被看作宾客。

〔161〕辞:言词。复:回答。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在汉代骋辞大赋的创作上有典范作用,此后的《两都》、《二京》等皆“依样画葫芦”,遂形成京苑赋的一个结构特征。清人程延祚《骚赋论·中》云:“《子虚》、《上林》,总众类而不厌其繁,会群采而不流于靡,高文绝艳,其宋玉之流亚乎?”说明了本篇的特色。本篇描写场面宏大而层次分明。虽长篇铺排,但将描写自然环境与写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将概括叙述同具体场面、细节的描写结合起来,而且角度时时变换,尤能注意到事物的对立统一美。如写云梦泽景象,写“上干青云”的崇山峻岭,也写“下属江河”斜坡曲岸;写平原广泽的花草众物,也写高丘阴林的树木深林,等等。水陆、上下、燥湿、飞禽走兽,万象毕具,众彩纷呈。构架的宏伟、叙述的整齐、语言的丰富多彩三者结合在一起。故欲了解汉赋的特色,应先读《子虚》、《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