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学·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赏析、鉴赏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3〕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4〕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5〕
〔1〕这首律诗约作于武则天永昌元年(公元689)前后,当时杜审言在毗陵郡江阴县任职,他的朋友陆某(名不详)在晋陵(今江苏常州)任县丞,二人是同郡邻县的僚友。陆丞写了《早春游望》一诗,杜审言作这首诗酬答,所以称“和”。杜审言(约公元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迁居巩县(今河南县治)。咸亨元年进士,先后任城尉、洛阳丞,武则天时代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元年因交通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峰州。不久召回,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病卒。杜审言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者之一。他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全唐诗》收其诗一卷,计四十余首。
〔2〕“独有”二句:宦游人,见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物候,自然界动植物随季节气候而产生的周期变化现象。二句说只有为做官在外乡漂泊的人,对大自然的周期性变化特别惊心。纪昀评曰:“起句警拔,入手即撇过一层,擒题乃紧,知此自无通套之病。”(《瀛奎律髓汇评》)起联承题,物候新,睛点早春。“偏惊”,则领起中二联实写景物之新。
〔3〕“云霞”二句:曙,曙光。这里指拂晓时云霞从海中涌起的灿烂景色。渡江春,晋陵位于江南,春早,渡过长江到晋陵,便见到梅红柳绿,一片盎然春意。二句写景之新。
〔4〕“淑气”二句:淑气,春日和煦的空气。蘋,多年生水草。二句续写景之新,和煦的春风引得黄莺鸣唱,明朗的阳光照耀蘋草,草的颜色由暗转绿。
[5]“忽闻”二句:古调,古代的曲调,这里指陆丞的诗。归思,怀乡思归的情思。沾巾,指流泪。结联“以歌古调”上应“和”字,又以“思归”上应“宦游”。
这首五律抒写诗人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瀛奎律髓》说:“律诗初变,大率中四句言景,尾句乃以情缴之,起句为题目。”本诗首联承题并总领全篇,而起句惊矫不群。中间二联写景,正合“游望”,又都应在“新”和“惊”,用字精练,如《诗境浅说》的评语:“实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渡’字、‘催’字、‘转’字,用字之妙,可为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用‘渡’字尤精确。”“偏惊”、“忽闻”也用得精彩。“惊”、“新”是全篇关键字,而“忽闻”则上和题,下领结句,道出本诗的伤春本意。全诗构思缜密,起承转合严密合缝,而且格律谨严,对仗工整,表明在作成此诗时,即7世纪末五言律诗已经基本成熟。所以明人胡应麟说:“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古人学律诗亦常以杜审言诗为范本,《唐诗绪笺》说:“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人对属矣,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初唐惟杜审言创造工致,最为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