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顾炎武·精卫》原文、赏析、鉴赏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2〕,衔木到终古〔3〕。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1〕这首诗写于顺治四年(1647),清兵已经入关,各地抗清武装斗争相继失败,作者写这首诗,借精卫填海的神话,表达自己坚定不移、力图复明的决心。精卫,我国神话传说:炎帝的女儿溺死于东海,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顾炎武(公元1613~1682),初名绛,明亡后改为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和学者。清兵入关后,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起义,失败后奔走南北,继续进行反清斗争,晚年卜居华阳,卒于曲沃。顾学识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山川地理以及经史百家之学,无不探究源委。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和《亭林诗文集》。选文据中华书局校补《四部丛刊》影印潘刻本。
〔2〕将:以用。
〔3〕终古:久远。
这首诗写于清顺治四年。这一年顾炎武的许多好友抗清失败,先后死难。诗人运用“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采用寓言的手法,暗示了他坚持抗清的大志和舍身报国的决心。全诗有着深刻的寓意,作者用精卫自比,用燕鹊比那些苟安者,设想准确,达到了生动形象和发人深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