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原文、赏析、鉴赏

《朱自清》原文、赏析、鉴赏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江苏省东海县,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诗人、学者。他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时代开始新诗创作。1920年大学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从事文学创作,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从此终生服务于清华。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盛名的散文作家。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1931年留学英伦,并漫游欧陆。次年回国著《欧游杂记》。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他跟随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镇压爱国学生,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校到昆明任教,积极要求抗战,反对妥协投降。抗战胜利后随校回到北京,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呼吁和平宣言上签名,并拄着手杖亲访各院校教授征集签名。1948年8月12日逝世于北京,时年五十岁。他临终前嘱咐家人拒绝美援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毛泽东在1949年8月18日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432页)

朱自清逝世后,为了纪念他,1953年出版《朱自清文集》四卷,收原编和新编著作二十七种,近二百万字。近年又出版全集六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