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朝文学·庾信·拟咏怀》原文、赏析、鉴赏

《三国六朝文学·庾信·拟咏怀》原文、赏析、鉴赏

其 一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2〕。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3〕。纤腰减束素〔4〕,别泪损横波〔5〕。恨心终不歇〔6〕,红颜无复多〔7〕。枯木期填海〔8〕,青山望断河〔9〕

〔1〕组诗《拟咏怀》共二十七首,为模拟前人《咏怀》诗之作,内容多述丧乱、叙哀思,代表庾信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这里选三首,其一原列第七,其二原列第十七,其三原列第二十六。庾信(公元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著名诗人庾肩吾之子。自幼出入宫廷,又受父熏陶,为宫体诗倡导者之一。与同时诗人徐陵诗风相近,以淫靡绮丽见长,世称“徐庾体”。公元554年奉命出使西魏,北人慕其文学才华而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庾信更受重视曾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虽如此,他因羁旅他乡,眷恋故国,内心十分痛苦。所以,居留北朝期间,创作多有乡关之思,多抒发屈身仕北朝的痛苦,诗赋风格也迥异早期作品,悲凉、刚健构成其后期作品的主要格调。杜甫曾评之为“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是集六朝文学大成的作家,他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为唐代诗歌的先驱,在文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2〕“榆关”二句:是说榆关断绝了内地的音信,汉朝的使者不再到来。榆关,战国时关名,在今陕西榆林东。这里泛指边关。汉使,汉朝使者。这里指故国使者。

〔3〕“胡笳”二句:是说听到胡笳、羌笛的曲歌而落泪、肠断。胡笳、羌笛,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

〔4〕纤腰:细腰。束素:白色丝带。

〔5〕损:伤害。横波:眼睛。

〔6〕恨心:离恨之心。歇:止。

〔7〕红颜:指青春年华。

〔8〕枯木期填海:《山海经·北山经》载,炎帝之女溺死东海,变成精卫鸟,天天衔西山枯木碎石,决心填平东海。

〔9〕青山望断河:《水经注·河水》载,华山与岳山本为一山,因阻挡黄河,河神将其分为二山。此句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说:期望两山重合为一,阻断河流。这两句意谓自己南归的愿望如枯木填海、青山断河一样。

其 二



日晚荒城上〔1〕,苍茫馀落晖。都护楼兰返〔2〕,将军疏勒归〔3〕。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4〕。阵云平不动〔5〕,秋蓬卷欲飞〔6〕。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7〕

〔1〕日晚:太阳即将落山之时。荒城:边塞荒凉地之城。

〔2〕都护:官名,主管边防事务。这里泛指边将。楼兰:汉时西域小国。《汉书·傅介子传》载:汉昭帝时,楼兰国多次作乱,傅介子奉命出使楼兰。楼兰王设宴款待傅介子,傅令壮士二人刺杀楼兰王,持其头而返。此句用其意。

〔3〕疏勒:汉时西域小国。《后汉书·耿恭传》载:汉明帝永平年间,耿恭领兵据守疏勒城,城中粮尽,只剩下兵将数十人,坚持不降,后来汉朝派军队将他迎回。以上两句,以傅介子、耿恭与自己作比,含蓄地表达自己出使无功的愧意。

〔4〕关塞衣:征衣。

〔5〕阵云:即云阵,指云朵厚密如潮水滚滚而来。

〔6〕秋蓬: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遇风即离地顺风滚动。

〔7〕楼船:高大的船,此指南方水军战船,船上有楼可指挥作战。《汉书·杨仆传》载,汉武帝时拜杨仆为楼船将军,击南越,有功,封梁侯。这里意思是说:我听到南国楼船在战斗,故国今年还不能解围。言下之意说自己还不能回去报效故国。

其 三



萧条亭障远〔1〕,凄惨风尘多〔2〕。关门临白狄〔3〕,城影入黄河〔4〕。秋风苏武别〔5〕,寒水送荆轲〔6〕。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7〕

〔1〕亭障:边境险要处所筑堡垒。

〔2〕风尘:兵马所至,尘土飞扬。此指战事。

〔3〕关门:边关。白狄:春秋时北方少数民族狄族的一支。

〔4〕“城影”句:边城的影子倒映在黄河中。

〔5〕“秋风”句:秋风中苏武道别。苏武,西汉人,字子卿。事详见《汉书·苏武传》。此处作者自比李陵。

〔6〕“寒水”句:事见陶渊明《咏荆轲》注文。

〔7〕“谁言”两句:用项羽事,详见《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说:项羽虽然气盖当世,最终也不免失败,也只好于帐中唱一曲悲歌。

《拟咏怀》组诗虽模前人形式,但意在抒发个人心怀,做到了把文采和风骨很好地结合起来,显得深沉、婉转而凄切。诗中用了许多典故,对句也很工整,因此后人说他的诗是“启唐之先鞭”。因为作者感情真挚,又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所以诗中虽多用典多对句,仍使全诗自然流畅、变化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