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尧、舜统治人类的时候,洪灾泛滥,水灾前后延续了好几十年。庄稼被淹没,房屋被冲毁。无数的人被淹死在洪水中,侥幸逃脱的人向山上逃命,可是许多毒蛇、猛兽也被洪水赶到了山上,一部分人又被毒蛇、猛兽咬死或吞食,还有的人因饥饿而倒毙。那洪水凶猛无比,灾难的深重,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无法解除人们的苦难,尧便向天帝祈祷,把治理洪水、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的希望寄托在天帝身上。天帝受了感动,便派了大神鲧到人间来治水。鲧来到人间以后,见水情十分严重。在没有弄清楚发生这次大洪水的原因的情况下,就想凭借他一个人的神力来消除水患。为了制服横冲直撞的洪水,他伸开他的巨腿挥动他的铁臂,搬山运土,抵挡洪水的泛滥。他一脚就可以踢来一座山,一手就可以筑成一道堤。可是这里的水挡住了,那里的山又被冲开了;南面的口子刚堵住,北边的堤坝又溃决了,鲧累得浑身乏力,却仍然是堵不胜堵,防不胜防。洪水仍在继续泛滥。最后,他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无计可施了,便把天帝的“息壤”偷了出来,息壤是一种神土,只要把它放到人间,它就可以迅速生长,片刻间可几十里、几百里地伸展开来。
鲧偷出息壤之后,把它带到人间,来堵洪水,但这个办法仍然不能奏效。因为息壤虽然堵住了洪水,洪水再不能冲出堤坝了,但洪水不能排出去,依然淹没着大片的土地,水患仍然没有消除。人们不能耕种土地,便没有了生存的条件。
治水九年,鲧劳而无功,而且还偷走息壤,天帝十分震怒。命令在羽山将鲧处死,而后又派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
大禹比他父亲聪明机智。他将鲧治水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觉得一是没有弄清楚发生洪水的原因,二是治水的方法不对。
为了查清原因,大禹先在东海岸的茅山召开一个有众神参加的会议,共同分析情况。来参加的神灵不少,众鸟之神伯益、森林之神鸟木由、天条天律之神童律、时间之神良辰等都来了。大家把情况一集中,终于决定,水患是无支祈引起的。他有恃无恐,依仗地处众水下游的地势,汇集众水兴风作浪。大禹去察看之后,决定首先制服无支祈这个恶神。
无支祈很不容易对付,他像只猿猴,身高几百丈,高额头,塌鼻梁,青色的躯体,白色的头发,两眼闪着金光,满口白色的利齿。他的脖子一伸,长十余丈,两臂用力可以拖住五十多头牛,九只大象,他奔跑跳跃极为灵活,非常凶猛。
大禹调集众神,在淮水向他开战,首先是众鸟之神伯益和森林之神鸟木由出战,但都不是他的敌手。后来由良辰出马和无支祈对阵。良辰是时间之神,行动比无支祈灵活敏捷,他时东时西,忽上忽下,很快就打乱了无支祈的步伐,终于把无支祈擒住了。为了永远不让无支祈出来害人,大禹下令用一条粗大的铁链子将他锁在五十丈深的水下,再把铁链在山脚盘绕了几周。
制服了无支祈,大禹便展开了第二步——治水的工程。他采用的方法与鲧不同,他不是防堵,而是疏导——设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
大禹带领众神,率领所有的人们参加治水。为了了解地势情况,他命手下的两个天神大章和竖亥丈量了土地,从东极到西极,大地非常广阔,和南极到北极的长度差不多。在这样广大的土地上,交织着无数的河流,还有无数座高山和深渊。大禹不辞劳苦,不避艰险,顶风冒雨,跋山涉水,走遍了三山五岳,九州大地。东海的大神龟被请来帮忙运土,一次就能驮走一座山;应龙舞动他的长尾,几天之内就能疏通几条大河。黄河在中游被绵延几百里的一座名叫龙门的大山挡住了,河水只能从山脚下一条狭长的通道流过,遇到河水暴涨时,就会溢向四野,淹没庄稼。大禹不辞辛劳,调集各路神君和成千上万的黎民,搬走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疏通了一段又一段河道,并耗费了整整五年时光,凿通整个治水中最艰难、最繁重的龙门河道,让上游的洪水得以顺利通行。
经过整整十三年的努力,治水工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条又一条的河流被疏通了,一处又一处的洪水被排除了。原先那么凶恶的洪水变得如此驯服,它们顺流而下,给人们带来舟楫、灌溉之利,最后流入大海。大功终于告成,在这十三年中,大禹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回去。
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尧就把天下传给了大禹,大禹在位期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