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
“诰”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卄(双手),从言,会手持祭品向神祖祭告之意。小篆从言从告会意,告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誥”。汉字简化后写作“诰”。
《说文·言部》:“誥,告也。从言,告声。”(誥,告诉。从言,告声。)
“诰”的本义为祭告神灵。如《谷梁传·隐公八年》:“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
引申泛指告诉。如《尚书·太甲下》:“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
特指上告下。如《周易·姤》:“后以施命(施行政令)诰四方。”
用作名词,指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如《清会典事例》:“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