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绊

“绊”是形声字。小篆从糸,半声。隶变后楷书写作“絆”。汉字简化后写作“绊”。
《说文·糸部》:“絆,马絷也。从糸半声。”(絆,御马的绳索。从糸,半声。)
“绊”的本义为用绳子把马系住。又指用绳子把足系住。如“绊脚”。进而引申泛指牵制、约束、束缚。如杜甫《曲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又引申指行走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如“磕磕绊绊”、“绊脚石”、“绊马索”。
用于抽象意义,引申比喻阴谋、圈套。如“暗地里使绊儿”。
绊
“绊”是形声字。小篆从糸,半声。隶变后楷书写作“絆”。汉字简化后写作“绊”。
《说文·糸部》:“絆,马絷也。从糸半声。”(絆,御马的绳索。从糸,半声。)
“绊”的本义为用绳子把马系住。又指用绳子把足系住。如“绊脚”。进而引申泛指牵制、约束、束缚。如杜甫《曲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又引申指行走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如“磕磕绊绊”、“绊脚石”、“绊马索”。
用于抽象意义,引申比喻阴谋、圈套。如“暗地里使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