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字义,《箕》字的字形演变,小篆隶书楷书写法《箕》

“箕”是象形字。甲骨文像簸箕之形。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大体相同。小篆另加义符“竹”。隶变后楷书写作“箕”。

《说文·箕部》:“箕,簸也。从竹;,象形,下其也。凡箕之属皆从箕。”(箕,簸箕。从竹;,像簸箕之形;下面的是它的垫座。大凡箕的部属都从箕。)

“箕”的本义为簸箕,是竹子编的扬米去糠的器具,前为敞口有舌,后有半圆之帮可持。

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此为“箕踞”,是不雅、不礼貌的一种坐姿。如《史记·荆轲列传》:“(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意思是,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倚在柱子上大笑,伸开两腿坐在地上破口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