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探春》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鉴赏辞典 人物形象鉴赏 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 贾探春》

贾政的女儿,赵姨娘所生,与贾环为同胞姐弟,与元春、宝玉则是同父异母。在贾府四春中,她排行第三,故称“三小姐”。在“金陵十二钗”中,她名列第四,是小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所用的笔墨,仅次于黛玉、宝钗、凤姐三人。由此也可见她在小说中的地位。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自然要引起《红楼梦》研究者的兴趣。有的赞美她的气质,说她不庸俗,不纤弱,无脂粉气;有的颂扬她的才华,夸奖她有胆有识,刚毅有为;也有的论定她是封建统治的忠诚拥护者,是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物……不同观点和意见的争辩,正说明了这是一个性格内涵异常丰富和复杂的人物。曹雪芹用他那支天才的艺术之笔,为我们塑造了又一个独具风采的少女。

1. 一朵带刺的“玫瑰花”

一提起探春,人们自然会想起她那“玫瑰花”的漂亮诨名。所谓“玫瑰花”,意思是虽然漂亮,但却不好惹。就如小说所说的:“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探春就正是这样一朵带刺戳手的“玫瑰花”。

我们第一次见到探春,是在黛玉初到荣国府的时候。当贾母吩咐“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环,簇拥着三个姐妹来了。其中第二个——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这就是被称为“三姑娘”或“三小姐”的探春,虽然她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还比较淡薄,但她的漂亮脱俗不能不使我们刮目相看,起码在贾氏三姐妹中是如此。

她的脱俗还表现在她的日常生活的爱好和趣味上。她爱那些“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轻巧玩意儿”,诸如“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雕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每月攒下几吊钱托宝玉出门时替她买些。这既属于女孩子而又不同于一般女孩子的爱好,显示了她朴实雅致的趣味。她还“素喜阔朗”,深爱大叶舒展的芭蕉,屋子里的摆设也都偏“大”: 大桌子、大花瓶、大挂图……正像她居处题名“秋爽斋”、她本人自号“秋爽居士”一样,这个少女有着如秋空一般高朗开阔的情怀。

她还有着诗人的雅兴和才华。姐妹们结诗社就是她率先倡议的,宝玉看了,不觉喜得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她的文才也不错,那封写给宝玉倡议建诗社的信写得多好!“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不仅表现了和男子一争短长的雄心,而且用词典雅,表现了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同回贾芸自称“不肖男”写给宝玉的帖相比,不啻有天壤之别。她的诗才虽比不上黛、钗,但远要高过迎、惜,在姐妹们的赛诗会上也能占一席之地。无论是她的海棠诗、咏菊诗还是那半首柳絮词,虽未能夺魁,却颇有情韵。所有这一切,都是这朵“玫瑰花”“又红又香”、招人喜爱的地方。

可玫瑰花虽然好看,却“刺戳手”。这位三姑娘既不像二姑娘那样好性儿,也不像四姑娘那样万事不管,她泼辣、好强、厉害,连最有威势的凤姐,“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畏她五分”。

探春的泼辣、好强和厉害突出地表现在第五十五、五十六回的“理家”上。当时因为凤姐小产病倒,王夫人便将家中琐碎之事,“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后又特请了宝钗来,成了有名的“三驾马车”制。开始众人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好搪塞。后“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许多。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更有甚者,她找了“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 她先是戳穿吴新登老婆的存心刁难,狠杀了这个女人的锋芒;接着又在她舅舅赵国基的丧事上不肯徇私违例,多开赏银,处理得铁面无私;然后她又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每日浮支的银子和姑娘们每月的脂粉费……这一连串措施,不仅使众媳妇们吓得“伸舌头”,从此“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了”,而且连平儿也“不敢以往日喜乐之时相待,只一边垂手默侍”。难怪凤姐听平儿细细说后连用四个“好”字称赞她:“好,好,好,好个三姑娘!”

探春的泼辣厉害在以后数回也有集中表现。第七十三回迎春奶妈的儿媳王住儿家的为婆婆的盗物聚赌事,把懦弱的迎春缠得不可开交,探春一来,就把这媳妇“辖治”住了。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当抄至探春院内时,她早命众丫环“秉烛开门而待”,而且言辞锋利,连凤姐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她先冷笑道:

“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她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

当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时,探春又继续咄咄逼人地说道:

“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她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

在这个少女的威严下,凤姐等人未敢细搜,便欲起身告辞。但这时有一个叫王善保家的——她是挑起这场风波的煽风点火者,自恃是邢夫人陪房,竟然趁势作脸:

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她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她,就错了主意!你搜捡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

面对着这种放肆的带侮辱性的搜身,探春的这一巴掌打得实在令人痛快。这一巴掌对于探春来说,既是为了维护她少女的尊严,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她作为主子的尊严。巴掌虽打在一个不识相的奴才身上,但它代表了所有的大观园女儿对抄检这一野蛮事件的不平和抗议。因而两百多年来,这一巴掌的清脆声音一直回响在《红楼梦》读者的耳边。

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在其名作《哈姆莱特》中曾借剧中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这里,我们不禁要从内心发出欢呼: 勇哉,探春!你的名字叫刚强。

2. 精明的才干,过人的胆识

“才自精明志自高”,在《红楼梦》中,探春尤其以才干精明而著称。两百多年来,众多的《红楼梦》研究者和爱好者虽然对这位三小姐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对她的精明才干却是从无异议的。

探春的才干不像宝钗、黛玉那样主要表现在诗词和学问上——虽然她在这些方面也并不差,只是比钗、黛二人要逊色;而是表现在实际的管理能力上——在这方面,钗、黛二人远不能同她相比。

精明的才干和她过人的胆识密切相关。探春是大观园中首屈一指的有才干、有胆识的少女,她不仅有着一副可以挑得起重担的双肩,而且还有着一双明于察物的眼睛。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关键时刻,她都有着相当精细的察人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贾母领着众人到清虚观烧香的时候,张道士送给宝玉一只金麒麟。贾母因想起,“这件东西好象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宝玉感叹自己粗心大意,史湘云在家里住这么久竟没看见。这时,探春在旁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她都记得。”

这虽是一句普通的日常谈话,却不禁使我们感到这个少女察人的精细。“有心”,正是“藏愚守拙”的薛宝钗的内在表现。难怪黛玉紧接着冷笑说:“她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黛玉的话未免尖酸刻薄,而相比之下探春的话虽然精细,却不尖刻。这是探春的精细处不让黛玉,但又不像黛玉好使小性儿的地方。

探春的胆识和才干在有些关键场合表现得更为充分。第四十六回写贾赦无耻地逼迫鸳鸯为妾,鸳鸯无路可走,只能跪在贾母面前一面哭诉,一面表示了宁死不从的决心。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并因此怒及王夫人,责备得王夫人“不敢还一言”。这时,薛姨妈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而这时正在窗外的探春却突然走了进来:

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果然,这几句简捷明理的话,立即就使贾母气消怒散,觉得自己“老糊涂”了,顿时大伙儿又从刚才的沉闷和窒息中解脱了出来,恢复了往常的欢畅谈笑。这件事虽不算太大,但使探春的才识和应变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毫无疑义,探春的过人才干和胆识突出表现在理家和抄检这两件大事上。“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在她以泼辣和厉害树立了威信以后,她就以自己的聪敏能干,想出了一个大观园“承包”的计划:

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她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她们交租纳税,只问她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子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

这个“承包”计划不仅可行,而且确为“兴利除宿弊”的善举,难怪宝钗听如此说一则,便点一回头,说完,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李纨也夸奖:“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众人听了,更是无不愿意,这个要竹林,那个要稻地。探春还想起每年归账竟别入外面账房,只归到里头来。再加上宝钗“小惠全大体”的好主意,使这个“承包”计划更加切实周全。探春曾骄傲地称这是她的“新创”,确实,这项“新创”是她作为改革家的一项有益的尝试。

在大观园诸女儿中,探春还是对大家族所面临的危机看得最透的一个人。“抄检”一事,虽然很多姐妹都有不满,但真正看到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的只有她一人: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这些话沉痛而有见地,它突出地表现了三小姐敏锐的洞察力!在大观园里,如果说黛玉最具有诗人的气质,宝钗最具备淑女的风度,那么探春则最具有政治家的识见。

这个敢把朱夫子都“看虚”了的少女,常常感叹自己“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确实,无论是胆识还是才干,她这个“脂粉”都不在“须眉”之下。她和凤姐都属于“脂粉队里的英雄”,只是两人的思想性格有所不同而已。

3. 怎样看待探春和她生母的关系

在贾府偌大一个家族中,探春虽然以自己的精明才干和过人胆识取得了上下很多人的赞赏,但她有一个天生的缺憾,时时像沉重的磐石压在她的心头。这就是她的生母。

看过《红楼梦》的青少年朋友也许会责问: 探春何以这样没有“母女之情”,竟连自己的生母也不认,而只认不是她生母的王夫人?

确实,这是一种畸形的母女关系。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也许不明白,母亲会成为一个人的不幸,这正是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原来,探春的生母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即是贾政的小老婆。探春本人就是所谓的“庶出”。这在“妻妾不分则宗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庶出”无疑是卑贱和低微的同义语。凤姐在钦佩她才干的同时,就曾为她惋惜:“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按,指王夫人)肚里。”并告诉平儿:“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由此可见嫡庶观念在当时的影响之深。探春作为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少女,而且是自尊心极强的少女,她当然不能不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极力回避和掩饰自己庶出的身分。在母女关系上,她不认生母赵姨娘,而只认礼法上的母亲王夫人;在兄妹关系上,她疏远同胞兄弟贾环,而亲近异母兄弟宝玉。尤其是当她被赵姨娘缠得不可开交时,竟说:“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按,指王夫人之兄王子腾),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这里,她不仅不认生母赵姨娘和舅舅赵国基,而且把他们也当作“奴才”看了。虽然她这样说夹杂着一种痛苦的偏激,但它确实表现了探春身上所存在着的强烈的嫡庶观念,这一观念严重扭曲了这个少女的感情心理,使她对自己的生母表现了一种不易为人谅解的冷漠和歧视。因此,从根本上说,探春和她生母的畸形关系并非是因她个人的寡情所致,而是由那个封建的嫡庶制度所造成的。我们可以不同意甚至责怪探春的某些言行,但扭曲她同生母关系的,是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非探春本人。

探春是庶出而非正出,这在封建大家族里已足够使这个少女感到压力了,更何况她的生母又偏偏是一个心地龌龊、上上下下都感到厌恶的女人,这无疑又在她自尊心的伤口上撒下了一撮盐,使她更无法忍受痛苦和屈辱。

这个心术不正、被称作“赵姨娘”的女人,且不说她如何暗中使坏,用魇魔法算计宝玉和凤姐,单就她对待亲生女儿和挑唆亲生儿子闹事的不尊重的样子,就难以叫人敬伏。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赏银二十两,赵姨娘立即雄赳赳吵上门来,言词尖刻地骂探春“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气的探春脸白气噎,抽抽咽咽哭个不停:“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这种故意在女儿伤口上撒盐、给女儿没脸的行为,完全没有一个母亲对亲生女儿的慈爱和体贴,并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女儿好不容易才艰难建立起来的声誉。

还有一次,赵姨娘又因为芳官拿了一包茉莉粉冒充蔷薇硝送给贾环,再加上一些人调唆作弄,便乘机生事,与芳官、荳官等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大失体统。探春见了,只得叹气道:“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她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她。便她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只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她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这里,对那些小丫头子的看法虽然表现了探春一贯的主子的尊严,但像赵姨娘这么大年纪做出来的事,实在不叫人敬伏。本就为庶出而苦恼的探春,又怎能不为这样一个不自我尊重的生母而倍感痛苦呢?

因此,探春和她生母的关系,首先是被封建的嫡庶制度剥夺无几;然后加上探春的自尊好强和赵姨娘的灵魂卑微,更彻底割断了母女间那条天然的脐带。自幼缺少母爱的探春,就是这样倔强地挺立起来的。庶生女儿的地位,亲生母亲的无行,永远如梦魇缠绕困惑着她的心灵。正因为此,她更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温暖,如她自己所说的:“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也正因为此,我们更应理解探春的困难处境和复杂心理,这是我们正确认识探春性格矛盾的一个关键。

4. 探春的悲剧及其启示

和《红楼梦》里的大多数女儿一样,探春也是个属于“薄命司”里的悲剧性人物。小说第五回,通过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浪漫主义手法,向我们暗示了这一人物悲剧命运的图画,画面上是:

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画中也有四句题诗,后面两句是: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还有《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一的《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了,莫牵连。

从以上的诗画和词曲里,我们虽难以具体知道探春后来的遭遇,但可以想见,等待着她的,将是一个充满眼泪、随风飘零的人生结局。看来,庶出的探春,将以远嫁海隅来结束她的少女时代。

现在的后四十回续书虽也写了探春远嫁,但结果并不坏,最后还“服采鲜明”地随了“统制大人”一起回京探亲。同时,在续书里,这一人物形象也逐渐趋于模糊,不再像前八十回那样血肉饱满。这一切,应当说都是续书的不足。但续书终究写了探春的远嫁,大体上保持了悲剧的结局,这也是应予肯定的。

有着精明才干和过人胆识的探春,最终也只能以远嫁了其一生。在那个时代,她的“立一番事业”的抱负永远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她的才能和魄力也只能是无用的别名。因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谁让她生在一个已到了“末世”的社会呢?

探春的悲剧,不只是庶出女儿的悲剧,而是时代和阶级的悲剧。正出如元春,能干如凤姐,其结果又如何呢?还不是一个个都是悲剧结局。等待着少女的下一个人生课题是出嫁,而在那个时代,出嫁给她们带来的大多是痛苦和死亡,形形色色的痛苦和死亡。

像探春这样一个才干过人的女孩子,如果生长在合理的社会里,她的才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做出许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春也许可以称作是一个生不逢时的改革家。她的悲剧告诉我们: 任何个人,不管他有多大的本领和才华,但在一个即将灭亡的“末世”社会里,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更不可能挽回注定要衰亡的没落阶级的命运,一个女子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