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英,明代戏曲家吴炳《西园记》传奇中的人物。
赵玉英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体弱多病,再加上父母订下的未婚夫王伯宁(王白丁)不学无术、天性粗俗,因此,满腹心事,愁上加愁,常常独自悲叹“冰心未消,怕花星错交,整日价把眉尖簇碎谁知道”。她在西园红楼上偶然邂逅书生张继华,阴错阳差,张继华把她当成王玉真而吐露情怀。赵玉英开始觉得好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竟对自己说起疯话来。可面前的他面容英俊、仪表翩翩,这哪像疯子?她不由得把帘子微微开启,以睹他的奕奕风采。当张继华口诵诗句给她听,她虽觉得莫名其妙,但对张继华的才华十分佩服,并暗暗心动, “不由人不暗引情肠”。她回闺房后,情思缕缕,想自己性格聪慧,姿容绝代,却被许给了一个丁,真是红颜薄命!刚才园中遇到的那个少年,手弄残花,口吟新句,虽属猛浪,但亦清狂可喜,风度翩翩。世上虽有才子,但她这样的佳人却无缘匹配。悲伤之极,不禁潸然泪下, “心悲哽,恶因缘问何人谱定?怕月下模糊浑错订”。她病体难支,自叹“谁怜薄命”。因而一病不起,自春历夏,寒攻热逼,奄奄一息,自知朝不保夕,遂将装奁饰品赠送给亲如姊妹的王玉真。临终之时,仍恼恨与王白丁的这场姻缘,庆幸自己总算能死了,可以躲过这种不遂人意的婚姻,可以回避这个令人讨厌的庸俗无赖。这实际上是在向黑暗的吃人礼教抗议,对那断送青年人青春幸福的包办婚姻控诉,真正做到了“可怜红粉,岂委白丁;誓不俗生,情甘怨死”。
赵玉英虽然抱恨身亡,一腔怨魂不散。张继华以为死去的赵玉英正是自己心上人,又以为是为相思而一病身亡,便声声哭唤赵玉英。赵玉英的亡魂在九泉之下,听见有人声声呼唤自己,便赶来看是谁在唤她,知道张继华闹了误会,她仍为其一片深情所感动,想到自己当初如果许配给了这个多情英俊的人,就是死了也心甘。 “咳,就算差了,自是天下有情人,只这几声叫唤,我赵玉英也消受不起了。”她决心“但情真何争错”,认假为真,投入到对张继华的爱恋之中。她对这爱情是这样真挚,尽管恋爱的双方是一人一鬼,但照赵玉英看来, “鬼情还解似人情”。但又怕说出自己是鬼魂的真相会吓坏了张继华,只得冒名顶替,借用王玉真的名字去会张继华。见了他,又不禁满脸害羞,忸忸捏捏。她见张继华才华盖世,人品兼优,动情不已,顾不得人鬼相隔。当张继华说就是鬼也爱着她时,赵玉英感动得热泪盈眶,相信张继华是真正的有情人,于是,同张继华一起拜天地,海誓山盟,表示要同衾共枕,赵玉英意犹未足,要张继华死后也与她埋在一起。自此以后,她夜去明来,与张继华俨然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但是,赵玉英并不是不考虑别人幸福的自私自利的人。正因为她爱张继华,所以为了张继华的前途,她觉得人鬼相缠,终究不能长久,而王玉真与张继华才真正相配。但张继华对爱情是那么的专一,自然不同意。赵玉英内心感激不已。她再三劝说,张继华仍坚决不允。赵玉英便假装发怒,张继华在她的逼迫下,不得不违心地同意了。恩爱才及两月,看看就要与张继华分离,赵玉英心如刀绞,悲悲切切,恨泪滚滚,喊出: “难道我孤穷运死不抛,欢场未踏妒先招。”她最后来向张继华告别时,告诉了他真相,说出了自己是鬼,这时张继华却不再害怕,表示要与她厮守在一起,赵玉英泪流满面,嘱咐张继华向王玉真问好,代她拜上年迈的父母,在悲戚之中,她只有把苦楚埋在心头,不忍心再去搅乱张继华与王玉真夫妻的美满生活,悄然离去。
赵玉英这样一个弱女子,实在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在那个没有婚姻自由的时代,为了家族的利益,她便被不负责任地许配给粗俗无知的王白丁。本来就已体弱多病的她,怎么能不增添新的烦恼。她的死,一方面是这种包办婚姻逼迫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她不甘受人摆布的抗争。她是带着一腔怨恨死去的,死后与张继华的爱恋,恰恰表明了这个弱女子在活的世界上不能自由寻找如意的情人,而在鬼魂的世界里,却要大胆地去爱,去享受青春和爱情,这不啻是对现实的辛辣讽刺。赵玉英没有《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大胆,但她这样的弱女子在那个时代却更为普遍,她是这种要求婚姻自主的弱女子的典型。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