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凤》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青凤,是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狐女。

青凤,容貌美丽,姿质聪慧。作者借青年书生耿去病的眼睛,刻划了她的美丽: “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又借青凤叔父的口,交待了她的聪明: “此青凤鄙人之犹女(侄女)也。颇惠,所闻见,辄记不忘。”凭着她的美丽,她赢得了耿去病的爱慕;凭着她的聪慧,她看出了耿去病“狂荡”外表下所掩藏的不拘于封建礼教的约束,追求自己心爱的人的大胆和坦诚,她认为这样的人值得自己信赖和爱,所谓“惓惓深情,妾岂不知”,已是一语道尽。所以她对耿去病深情爱恋,始终不渝,经过几番波折,二人终成眷属。

作为一个年已及笄的少女,青凤和所有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女孩子一样,渴望自由美满的爱情。当耿去病乍见之下,心生爱慕,对她“停睇不转”时,她立即发觉了。但她既没有产生反感,也没有借故走开,一任耿生相看,只是“俯其首”而已。这里充分展现了她内心的活动,凭她少女的敏感,知道自己引起了耿生的爱慕,因而内心滋生了隐秘的惊喜,而出于少女的羞怯,又无法作出相应的反应,若是借故走开,既于心不忍,自然又不甘错过这一接触对方的良机,于是,她只得低头不语。实际上,对于“心有灵犀”的耿生来说,这已构成了一种默许与鼓励,因此耿生继而才敢于大胆地偷踩青凤的脚。对这种越礼的举动,青凤虽“急敛足”,却妙在“亦无愠怒”,终于引得耿去病狂喜忘形, “神志飞扬,不能自主拍案曰: ‘得妇如此,南面王不易也!’”青凤以她特有的聪明方式、纯情和宽厚,终于探得了耿生的情愫和决心。由此可见,青凤其实早已在期待着这一天,有一个青年男子出现,爱上自己,并大胆地表达他的爱,她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对方的爱。

青凤是个深情的女子,她对耿去病的爱真挚而缠绵。当她得知耿生不能忘情于自己而独自夜读于空宅之中,冀求与她相会,她的叔父从中拦阻,化作厉鬼而没有吓退耿生,决定一家迁居别处时,她请求独自留守一夜,并忍不住去房看视耿生,以至经不起耿生的恳求, “启关出”,被耿生“捉之臂而曳之”, “相将入于楼下,拥而加诸膝”。青凤没有拒绝耿生的爱抚,还公开吐露了自己的情怀: “幸有夙分,过此一夕,即相思无用矣。”她把离别的信息透露给耿生,无疑是希望他早拿主意。

青凤自幼失去父母,由叔父养大。她的叔父虽是狐类,却闺训甚严。他见耿去病狂放无羁羁,以为有碍于礼防,处心积虑阻止青凤和耿生下相会。作者无疑是把他作为封建家长专制的代表,他的闺训,正是封建礼教的体现。青凤因为感戴叔父的养育之恩,不能不接受叔父的管束,这使青凤的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如耿生要求握她的手时,她辞以“叔闺训严,不敢奉命”;耿生求她留宿时,她说“恐叔归”;耿生“强止之,欲与为欢”,她也与之“持论”。这些感情与行动的矛盾使得她错过了某些机会。她对耿生的爱,既有热烈的一面,又有谨慎小心的一面。

但是青凤毕竟没有屈服于礼教的压迫束缚,一旦有机会摆脱叔父的管束,她就当机立断,无所顾忌地和耿生相结合了。表面上看,她后来和耿生的结合,是出于偶然因素,因为青凤与婢女遭犬追逐,青凤被耿生所救归;实质上,乃是青凤为追求个人婚姻的自由幸福,不惜弃家隐身的必然结果。青凤对耿生始终未能忘怀,当她获救之后,她对耿生说: “此天数也,不因颠复,何得相从?然幸矣,婢子必以妾为已死,可与君坚永约耳。”青凤正是抓住她叔父误认为她已丧于犬腹而不再寻找她的契机,和自己的意中人结成眷属的。

最后,小说描写青凤的叔父遭遇危难,青凤恳请耿生救护,并分出房舍安置叔父一家居住,使彼此消除猜忌,和睦相处,雄辩地证明了青凤没有看错耿生,以及她对耿生的爱情所产生的感召作用和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