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客》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虬髯客,名张仲坚,是唐人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明代张风翼《红拂记》传奇中的“风尘三侠”之一。

在《红拂记》中,虬髯客原是生长在东鲁一带的豪侠,因杀人避仇,移居西域。他看到隋朝统治者昏庸暴戾,百姓怨声载道,天下大乱的局面业已形成,便萌发了逐鹿中原、推翻隋制、取而代之的雄心壮志。于是,虬髯客联络了知天机、善望气的道士徐洪客,密谋策划,准备伺机举兵。虬髯客又是一个工于心计、有文韬武略之人,为了使自己创建基业的宏图得以顺利实现,他还“广蓄赀财,规造繻卷”,做好一切物质准备。然而,徐洪客却告诉他,天上星象显示太原之地已有“异人”出世,天子之分将落在此人身上,不甘心就此罢手的虬髯客便赶赴太原, “以望王气”。虬髯客作为乱世英雄的形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典型意义。每每于政局动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鼎革之变的前夕,都有一批素怀大志的英雄豪杰或起于草莽,或在民间揭竿起义,在历史的大潮裹挟之下向着封建帝王的宝座冲击。虬髯客没有多少正统皇权思想,以一介布衣而敢于窥视国家神器,这种大无畏的造反精神是令人敬佩的。然而他头脑中的天命观和对道术望气的迷信,则使虬髯客成为一个功败垂成的悲剧英雄。

虬髯客在太原得知所谓的“异人”,就是州将之子李世民。于是他与徐洪客、李靖一起访问了他。席间徐洪客与李世民对弈,以决定天下的归属,然而徐洪客获得惨败。这时在一边观战的虬髯客脸色骤变,认为自己没有君主之份,郁郁王气应在别人身上,便知难而退。他“低头自忖,一腔豪气塞满乾坤”,感慨道: “动摇身死,一曲残棋了半生,空余长剑气凌云。”虬髯客把积蓄的家赀财产全部赠送给李靖,劝他扶佐真命天子李世民,自己却与夫人携手,飘然海外,退出中原逐鹿的竞争。显然,在虬髯客的这种举动中,反映了作者浓厚的天命思想,但拨开笼罩在这个形象身上的神秘色彩,可见虬髯客的悲剧在于他的迷信意识、他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形式上的竞争就自甘服输。在他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一代又一代农民起义领袖们的影子,这些人敢于反抗现实中的贪官污吏,甚至皇帝,但对于某些思想观念却无能为力,往往成为封建迷信的俘虏,酿成悲剧。

但是,虬髯客还是极其豪放不羁,极其有个性的。他宁愿把自己图王的一切物资转赠给李靖,也不愿向所谓的“异人”伏首称臣。他的行动格言是: “大丈夫宁为鸡头,毋为牛后。”抱着悲壮的决心,到海外去寻求霸业,一切从头开始,终于在十年之后,虬髯客率众攻占了“主昏乱,民心久离”的扶余国,自立为王,南面称孤。后来他又协助李靖扫平高丽国叛乱,亲手活捉高丽伪王,献给唐朝天子。虬髯客的这些英雄业绩,洋着浪漫主义奇幻色彩。

《红拂记》在塑造虬髯客形象时,主要采用浓墨重彩的粗线条勾勒的方法,但作者也注意某些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刻画。如第十二出《同调相怜》写灵石旅店“风尘三侠”相聚的场面。虬髯客出现就不同凡响。他意气昂扬的推门而入,又旁若无人地凝视红拂对镜梳发,与镇定从容的红拂攀谈两句后,便断定这对夫妇同为豪爽之人,听说他们正在煮肉,就说: “我已饥了,可取些酒与胡饼来吃。”毫无做作扭捏之态,使人感到英气逼人。酒酣耳热之际,虬髯客突然说: “我也有些下酒之物,取出来下酒如何?”原来是一副人首和心肝,虬髯客曾追踪此负心人十余年,终于手刃了这个恶棍。虬髯客重然诺,轻生死,他与李靖、红拂结为刎颈交后,便全力以赴帮助这对夫妇。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虬髯客堪称为“怪杰”。这一艺术形象的出现,寓着人民的美好理想,是作者贡献给文学人物画廊的又一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