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世隆》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南戏的代表作有四大传奇,其中之一为《幽闺记》,蒋世隆是剧中的男主人公。

蒋世隆是儒门后裔,一介秀才, “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而且,他有真诚的本性和过人的胆识。他敢于冒“与本犯同罪”的风险,济困救危,帮助落难的陀满兴福,并与兴福结义为兄弟,真可谓是一个“志诚君子”。不幸的是蒋世隆双亲俱逝,止存一妹瑞莲,兄妹两人相依度日。因此,蒋世隆心中也有忧虑:一是“父母灵柩在堂,未曾殡葬”;二是“服制在身,难以进取”;三是兄妹俩均“年纪长大,亲事未谐”。秀才的出路在科举,蒋世隆但等双亲葬毕,服制一除,来年春闱“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算计虽好,奈何事情的发展常常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场战争突然降临,把蒋氏兄妹卷入颠沛流离之中。在随迁避难中,兄妹俩又为番兵冲散。蒋世隆眼下唯一的亲人就是妹妹,怎不令他心急如焚: “教我怎措手?”他呼唤着瑞莲的名字,到处寻找,但没有找到。意想不到的是却引来了与王瑞兰的奇逢,使蒋世隆因此得到妻子。

最初,蒋世隆了解了王瑞兰的遭遇后,同病相怜,非常同情王瑞兰:“娘子不见了母亲,小生不见了妹子。正是俱错意,一般烦恼两心知。”当时,他心里惦念的只是自己的妹妹,对王瑞兰仅仅是出于内心的同情而已,所以,误会消除,他准备转身再去寻找瑞莲。但蒋世隆的真诚同情,对于孤身行路、惊惶无依的“香闺弱质”王瑞兰来说,却似久旱逢甘霖、他乡遇知己,使王瑞兰克服了不出闺阁的千金小姐的羞涩心理,向他提出了“带奴离此免灾危”的恳求。面对这样一位“生得千娇百媚”的佳人,又是如此主动、热情、恳切的央求,蒋世隆满心愿意跟王瑞兰同行,却又偏偏装得冷淡无心,不肯答应,甚至故意刁难王瑞兰,促使王瑞兰拿出勇气来,进一步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篱,作出权做夫妻的允诺。这既生动地刻画出蒋世隆真诚而略带狡黠的性格特征,又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充满了喜剧气氛。

战乱使一对不同门第的男女,一个穷秀才和一位兵部尚书的千金小姐,意外地走在了一起, “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但是,共同的遭遇、朝夕相处的流离生活,又进而使这对青年男女逐渐亲近起来,相互间有了了解,萌生出纯洁的爱情。来到广阳镇招商店时,两人虽都没有明言,但两心已相知。蒋世隆由表面上的冷淡,变为热烈而真诚的追求。但王瑞兰此时却为礼法和节操所拘,由原来的主动、热情,一变而为矜持、回避。首先是门第差别;其次是婚姻大事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后是担心这过于草率的结合,也容易遭到抛弃: “只恐容易间,把恩情心事都忘了。”

蒋世隆主动追求王瑞兰,固然是争取爱情自由,否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胆行动,但他对王瑞兰的顾虑未必完全了解。可是,蒋世隆的爱是真诚的、热烈的;又是那么执拗、那么狡黠,他想方设法要使王瑞兰答应。怕硬来会闹翻,换个花样来软的。他就故意奉承起王瑞兰来,这一招果然见效,惹得王瑞兰惶恐不安。王瑞兰本来就对蒋世隆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这时候,感恩的心理使王瑞兰冲破了一些顾虑,不再推托。蒋世隆真诚的爱,不仅使王瑞兰心软,而且也引来了躲在隔壁偷听的店主黄公夫妇的帮助。在他们的善意撮合之下,蒋、王两人在招商店自主成了亲,这是他们跟封建礼教共同斗争的初步胜利。

此后,这对患难夫妻为了捍卫他们的爱情,又同封建礼教的维护者王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王镇是王瑞兰的父亲,他出使回朝,正巧也路过广阳镇,在招商店与蒋世隆夫妻意外相逢。但这位乒部尚书不认这个穷秀才为女婿,强行拉走王瑞兰,把卧病在床的蒋世隆抛在客店之中。面对丈人的淫威,蒋世隆先是辩解,再是哀告,终于与丈人公开冲突,满腔愤怒一泄而出: “全没些好言劈面抢,恶狠狠怒气三千丈。只倚着官高势强,只倚着官高势强!”“更没些和气一味莽,铁胆铜心,打开凤凰。”这不仅仅是对王镇的控诉,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虽然最终患难夫妻被活活拆散,但王镇只能分开他们的身,却不能分离他们的心。

离别之后,王瑞兰对丈夫念念不忘,而蒋世隆对爱情也是忠贞不渝。蒋世隆高中状元后,虽然有志满意得的喜悦,但还是掩饰不了“家园荡废,琴瑟凄凉”的悲哀。他思念自己的妹妹,更思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妻子: “有事挂心怀,好一似和钩吞线”,“不知甚日方得我娇妻音耗”。王尚书奉旨要招他为婿,派媒人送来丝鞭,蒋世隆“断然不受”,他表示: “恩德厚,有何颜再配鸾俦?”蒋世隆到尚书府赴宴,态度仍然十分鲜明: “石可转,吾心到底坚。贪豪恋富,怎把人伦变?为学须当慕圣贤,婚姻难把鸾胶续断弦。丝鞭,辜负嫦娥爱少年。”这充分表现出他忠于爱情、不违盟誓,敢于抗旨拒婚的志诚性格。

全剧以番兵(蒙古军队)侵入金国时所引起的战争混乱为背景,着力描写蒋世隆与王瑞兰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在蒋世隆这个人物形象身上集中地体现出看重友谊和忠于爱情的品德。蒋世隆拯救陀满兴福于危困之中,就是因为想到“结交在未遇之先,施恩在贫窘之日”。他答应携带王瑞兰同行,固然有男女情爱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由于同病相怜, “一般烦恼两心知”,是为了免使王瑞兰身落污泥。善良、真诚的本性,纯正的友谊,患难相交,乐于助人,这正是蒋世隆的可爱之处,也是当时人民群众所要求和希望的,尤其是在战乱之中,人们饱受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的痛苦,就益发感到这些品德的可贵。

对于爱情和婚姻,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看法。恩格斯曾指出,剥削阶级的婚姻是“权衡利害的婚姻”,对于他们来说, “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王镇择婿就是以此为标准的。但蒋世隆追求的是真诚、纯洁的爱情;夫妻俩被王镇拆散后,他始终忠于爱情。他曾为夫妻分离而凄楚: “雁行中断,鸾俦生拆,无限伤情。”他更为夫妻团圆而斗争,甚至敢于抗旨拒婚,这种勇敢的反封建思想,使这一艺术形象在人民群众中间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