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文《驼铃》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王晓文

中篇小说。作者佳峻(蒙古族)。发表于《民族文学》1982年第9期。小说反映了汉蒙人民的深情厚谊,赞扬了汉族青年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家住张家口的张金锁在苏尼特草原牧民扎木苏进城遇到困难时鼎力相助,从此两家结下了深厚友谊。张金锁在妻子去世后再婚时,女方不愿要孩子,张金锁就来到草原,将女儿张心慧送给扎木苏养育。扎木苏一家热情迎接了张心慧,敖登高娃大婶给她起了蒙古名字桑吉娅,待她比自己的亲生子女达丽玛和德格吉夫还要好。两年以后,张金锁和妻子来到扎木苏家探望,敖登高娃对张心慧的精心照料感动了继母,继母决心像抚养亲生女儿一样抚养心慧。扎木苏一家依依不舍地送走张金锁一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十八岁的张心慧来到苏尼特草原下乡,还是住在扎木苏家里。扎木苏教会她放牧骆驼,敖登高娃教会她怎样生活,他们一起保护了遭受批斗的巴兹尔萨达副盟长。德格吉夫也长大了,他喜欢着心慧,希望她能够永远留在这里生活。但扎木苏和敖登高娃却一直想办法送她离开这里。在他们的帮助下,张心慧来到驼背商店工作,她和同事刘光莉,骑着骆驼将牧民需要的商品送遍了千家万户。她们为牧民工作,也受到牧民们亲人般的盛情款待。张心慧深深地爱上了草原人民。粉碎四人帮后,巴兹尔萨达副盟长官复原职,经过一番曲折,他为张心慧办好了回城手续,四面八方的牧民们得知了消息,都赶来为她送行。但张心慧觉得,是草原人民用母亲的乳汁哺育了她,她应当是一颗小草,永远生长在生机勃勃的草原上。作品采用第一人称,通过张心慧多年的草原生活感受,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感人至深。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