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守平
短篇小说。作者张石山。发表于《汾水》1980年第8期,获全国第三届(1980年)优秀短篇小说奖。“镢柄”是韩家山一带的人对不说理、好抬杠、太固执以至过分老实的人的讥诮。韩宝山因为两件事而落了个“镢柄”的外号,一件是他和母亲为做饭水的事犟嘴,被母亲斥为“镢柄”,另一件是他抓住公社民政干事耿玉京说红高粱好吃的话,一天三顿用红高粱来招待他,被耿玉京骂为“镢柄”,并咒他找不上媳妇。从此,韩宝山“镢柄”的外号便张扬开了。隔壁二婶为韩宝山张罗婚事,但全让他的“镢柄”脾气给冲了。头一家,韩宝山面对人家的客气,一连三声“不”,女方嫌韩宝山是“不透气”;第二家,韩宝山面对人家的问话,一连四个“嗯”,又把场面弄僵了;第三家,韩宝山一句“这可不能做假”全把二婶预先编好的话给闹穿了,气得连二婶都说这根“镢柄”要成“光棍”了。韩宝山的亲姑海棠对门邻家有位姑娘叫玉屏,海棠姑便让韩宝山给玉屏家送去两担柴,顺便给二人搭个线。韩宝山出色的干活架势赢得了姑娘的喜爱,而韩宝山一见玉屏却慌得连汗巾也没拿便走了。落实农村政策以后,韩家山富了,韩宝山家也富了。牛村镇三小队的玉屏因为反抗队长的欺侮,被队长打伤,便去公社找耿玉京评理,不料耿玉京偏袒队长。这时,韩宝山闯进来,把队长的头撞青了一大块。面对耿玉京的质问,韩宝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玉屏也勇敢地承认韩宝山是自己的对象。秋收后,韩家山请来县剧团唱戏,戏散后,韩宝山请姑、玉屏及玉屏妈到自家吃饭。玉屏妈和宝山妈无意中以“亲家”相称,两位年轻人在屋里也订下了自己的亲事。入冬后,耿玉京又进韩家山蹲点,恰好被韩宝山请去吃喜酒,他对此深有感慨。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生活琐事,塑造了一位富有正义感,诚实、勤劳的农村青年典型。他的“镢柄”脾气正是他的可贵之处。作品吸收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对人物的刻画多采用白描手法大笔勾勒,在结构上,明显带有章回小说的痕迹。作品的语言质朴、生动,富有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