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甫《胆剑篇》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张志甫

五幕历史话剧。作者曹禺、梅阡、于是之。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年10月出版。该剧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两国在会稽交战,结果越兵大败,越王勾践为吴国所俘虏,被囚于吴国京都姑苏城吴王夫差宫中为奴。勾践备受凌辱,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为图报复,他只有忍辱负重,以迷惑吴王,等待时机。夫差果然信任了勾践,三年后释放勾践回到越国。勾践立志“卧薪尝胆,誓雪国耻”,决心统帅越国军民,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苦奋斗和准备,最后乘吴王北上会盟而突然出兵,一举灭掉吴国。作品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科学分析,摒弃了所谓“春秋无义战”的传统观念,赋予越王勾践以反抗侵略、热爱祖国的思想内容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性格特征,开掘出这一历史题材的新的主题意义,较好地完成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剧作风格气势恢弘,雄浑凝重,在史诗般悲壮的历史画面中闪耀着磅礴的时代精神和浩荡的民族气魄。全剧总体构思雄伟博大,完整精细。从勾践在会稽被俘到最后消灭吴国,时间跨度达三十年之久,表现了剧作者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剧本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吴越两国强弱胜败的矛盾转化过程,以此设置戏剧情境、情节和人物,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形象化为波谲云诡的戏剧冲突和戏剧场面。因此,该剧既有长江万里大波大澜之势,又尽溪涧隐露曲折起伏之妙;既再现了历史事件的主要关目,又在其中虚构出动人的情节和细节,使剧情的发展流畅而凝重,冲突激烈而沉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剧本运用传统戏曲的写意手法,注重粗线条勾勒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勾践的刚烈和隐忍,夫差的骄横与自负,范蠡的审时度势、大智大勇,伍子胥的忠直耿介、粗暴蛮横,仅只寥寥数笔,便突现出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剧中选用了一些具有典型历史时代特色的诗歌、民俗以渲染戏剧氛围,既增强了戏剧效果,又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舞台语言不仅具有鲜明的历史感,而且通俗、朴实和口语化,无论是人物对话抑或独白,声调铿锵,诗情激越,极富感染力。剧作发表和上演之后,立即受到文艺界的重视和观众的赞誉。《戏剧报》曾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著名文艺评论家、戏剧家、历史学家何其芳、张庚、张光年、吴晗等都对该剧予以热情肯定。稍后,茅盾在他的《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一文中,也高度评价《胆剑篇》是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剧作,为我国历史剧的创作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提供了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