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平策《重逢》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仪平策

短篇小说。作者金河。发表于《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它描叙的是一位革命老干部与一位“红卫兵小将”在“文革”初期邂逅和“文革”后又戏剧性重逢的故事。分管公检法工作的地委副书记朱春信,这一天在审讯“文革”中的打砸抢分子时,没想到面前的罪犯叶辉竟是“文革”初曾冒死保护过他的叶卫革。那是1967年9月,声明站在“东方红”总部一边的朱书记,遭到了另一派“红联”总部的残酷揪斗。他不得不像一个逃犯似地四处躲避。一天他藏进了一座办公楼里,一个叫叶卫革的小伙子奉“东方红”总部之命领着十几个小青年前来保护他。不久“红联”总部派来抓他的人马赶到了。叶卫革指挥小青年们奋勇打退了“红联”的进攻。“红联”有两个人又从朱春信住房的窗口爬了进来,叶卫革不顾伤疼,用长矛和砖头将他们打了下去。结果这两个人分别被致死致残。现在叶辉成为罪犯,就是因为这事。朱书记神态恍惚地回到家里,正在烦恼间,叶辉的母亲找来了。她所说的“我儿子的本质是不坏的”,“我儿子说过应豁出命来保您这样的领导干部”这几句话,在她走后一直在朱书记耳边回响。他一阵冲动,来到公安局找到了叶辉。他对叶辉说愿意承担那次武斗的责任。但叶辉却认为自己确实犯了罪,不想推卸罪责。朱书记听了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小说选题敏锐,构思精巧,描写真实细腻,语言凝练生动,耐人寻味。作品发表后引起热烈讨论。“谁之罪”是讨论的焦点。一种意见认为小说让朱春信受到“良心审判”,把矛头指向被“四人帮”迫害的老干部身上,是弄错了方向;另一种意见认为,小说是忠实于历史的。作品通过“两个朱春信”的思想斗争,揭示了造成错误的直接原因,这比把批判“四人帮”的主题廉价地告诉读者更耐人寻味,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