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庞守英
中篇小说。作者从维熙。原载《收获》1982年第1期后收入《1981——1982全国获奖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以及《从维熙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作者描述的是六十年代初期发生在北方某劳改队的故事。主人公张铁矛——绰号“铁猫”是一个十七岁的纯洁少年,在那场严重的饥荒中,他被后娘赶出门外。饿了整整一天的“铁猫”,因黄昏时溜进百货大楼的厕所,偷走了一旅行包糕点,而来到了劳改队。关押在这里的有歌乐山渣滓洞的少尉,也有五十年代反右斗争扩大进来的青年作家叶涛,无辜的大学助教黄鼎,和他无处可归的六岁的儿子小黄毛。黄鼎被劳改班长“少尉”所诬谄,关进了禁闭室。为了可怜的小黄毛,“铁猫”抢走了叶涛母亲送来的一斤白糖,偷去了一筒牛肉罐头。为此,他甘愿承受“贼星”的罪名和“上尉”对他的肉体摧残”。中秋节的夜晚,他带着从自己口中省下的大米饭,来到小黄毛的窝棚,他象一个伟大的母亲,照料着这个身边没有爹妈的孩子。农场的“罗锅”队长虽然廉洁奉公——在饥荒威胁着他和他的六个孩子时,他不多吃农场的一颗粮食,但是却不能辨别“人味”,在歌乐山上尉和善良的人们之间,他宁肯相信前者而惩罚后者。“反右倾”斗争中受打击而免去场长职务的菜园看守者寇安,却是一个坚强而又通情达理的共产党员,他关怀“铁猫”这个还只是预备公民的“犯人”,并为他去照顾黄毛提供方便和帮助。1962年底,“铁猫”在寇安的帮助下,终于离开了劳改队,寇安甄别平反后,被调到市局劳改处担任领导工作。作品以叶涛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绘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劳改农场中各种力量的较量和斗争,在与假、恶、丑的比较中,为真、善、美唱出了一支赞歌。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悲壮苍凉的气氛中,那中秋的月色,飘飞的芦花,远去的白帆,连同叙述者那激情的“朋友”的呼唤,给作品增添了诗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