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雅《血,总是热的》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宣雅

话剧。作者宗福先、贺国甫。最初发表于《剧本》1980年第12期,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出版。这是一部描写新时期工业改革的优秀剧目,工业改革属于前人从来没有从事过的事业。它冲击着传统习惯势力和保守观念,荡涤着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因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挑战。作品揭示的是构成改革主要阻力的是官僚主义。作者把改革者罗心刚置于被动地位,而层层官僚主义则掌握着主动权,以“合理合法”的条条框框来束缚他,使他的任何行动都困难重重,稍有一些大胆新颖的改革之举,便是“以身试法”。为了使改革得以进行,罗心刚历经磨难,屡受挫折。有时不得不违心地作种种“检查”,这显然是一种精神上的牺牲。尽管如此,罗心刚最后仍然相信,虽然官僚主义使中国这个庞大的机器生锈了,有些齿轮咬死了,但是血,总是热的,每个有志改革的人应把自己的热血作为润滑剂,倾注于这架机器中去,使之正常运转起来。作品从描写江南一丝绸厂入手,揭示了改革的必然性及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作品敢于正视现实,揭露矛盾,把种种阻挠改革的弊端抖露到光天化日之下。尤其是对于官僚主义的描写,可称是妙笔生花,痛快淋漓。这种干预生活的精神,实际上是继承了话剧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品把人物置于广阔的背景下,不仅限于办公室或车间,而扩及人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使他们有用武之地,与时代脉搏息息相通,同时又注意把人物放到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必须指出,剧中的改革者所面临的不是一般的矛盾,而是有可能置改革者于死地的尖锐冲突;改革者需要不停顿地背水决战,勇往直前,正是在这样的尖锐冲突中,作品完成了对改革者坚韧顽强性格的刻画。该剧生活气氛浓郁,这同以往工业题材的戏剧相比,是一个明显的突破。此外,如当过数年车间主任的蒋定安却不知道马达就是电机,等别人指出这一点时,他竟然恼羞成怒。像这样冷峻、辛辣的讽刺,更增强了生活气息和艺术的感染力。该剧在描写工业改革的作品中是有代表意义的,改编成同名影片,深受观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