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宜君
叙事长诗。作者王群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58年4月第1版。全诗除序曲外,共有三十一章。长诗描写了一个对革命无限忠诚的红军战士一王大中一生的斗争遭遇。1927年,贫农王大中跟随毛委员参加了浏阳河畔的秋收起义。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被俘,历经敌人百般严刑拷打,始终坚强不屈。最后,奸险狡猾的敌人,设计将他诬陷,到处张贴布告,宣布他已经“投降”、“自首”。当王大中死里逃生,回到家乡之后,浏阳河畔的乡亲们都认为他是“叛徒”,鄙视他,仇恨他,把他赶出了村子。王大中蒙受了不白之冤,但革命意志的烈焰并没有在他心中熄灭。他含着冤屈、怀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隐姓埋名,忍着千辛万苦,到处去找自己的部队。一天,他终于找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并且勇敢地参加了战斗。为了掩护部队突围,他请求留下,跟随黄团长死守着一个山头。黄团长牺牲了,他也因再次负伤而掉了队。为了履行战友—黄团长死前的嘱托,他拖着残废的肢体,受尽痛苦生活的煎熬,忍辱负重,承担起抚养革命后代——黄团长儿子小培原的重担。十五个春秋过去了,解放大军的红旗又飘扬在他的故乡,他毅然把自己用心血抚养大的“儿子”小培原,交给了革命队伍。小培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解放军指挥员。长诗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实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