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雅《秋收霹雳》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宣雅

五幕话剧。作者赵寰(执笔)、庞加兴。最初发表于《剧本》1979年第1期。剧本描写1927年夏秋期间,毛泽东在湘鄂赣等地发动农民秋收起义的革命斗争故事。这一年,汪精卫和蒋介石先后背叛革命,导致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当革命处于低潮时,共产党内部也出现了严重分歧。陈独秀等人机械地搬用苏联革命的经验,认为中国革命也应该以武装攻占大城市为目标;毛泽东等人则坚决主张将革命斗争推向广大的农村,革命的武装力量可以在敌弱我强的农村得到发展。1927年中秋时节,毛泽东在湖南省发动了农民武装暴动,排除右倾和“左”倾路线的干扰,毅然率领霍忠妹等农民革命军战士,向江西省境内的井岗山挺进。剧作集中塑造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描写他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革命领袖的伟大气魄、胆略和他临危不乱、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同时,剧作还成功地刻画了老练沉毅的石向展、泼辣莽撞而又坚贞顽强的霍忠妹等感人至深的革命者形象。此外,剧中的洪屈水等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形象,也都较为真实可信。剧作力图艺术地展示出革命处于危难之际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力挽狂澜的非凡气魄和当时中共党内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尤其是对领袖形象的正面描绘,剧作者显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不过,该剧作所表现的内容与历史事件相比较,仍然显得单薄和贫乏;虽然对领袖形象的塑造进行了新的探索,但仍然存有模式化的痕迹,或许正因为这样,剧中其他人物性格的刻画也还是过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