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毕光明
抒情组诗。作者牛波。发表于《中国》1986年第9期。由《凝神》、《船手执桅杆站在死河上》、《船过墓地》、《漂浮的码头》组成,传达诗人对生命本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领悟和沉思。语言朴素,语气平静,但形象背后原生的意念却幽邃诡幻,不太容易捉摸。诗人意识中的“河”是包容生命而又超越生命的无始无终的宇宙之流。它乃是绵延不尽的光阴,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就好比乘船经历其中的一段。两者不可分割却又形成极大的悬殊,大到后者无法确定为一种动态,而人自身感觉到的动态其实是一种幻觉。《凝神》的起始“我一眼就看见了那条独木舟”,当中“坐着一个赤身裸体的水手”,这是一个抽象的生命存在的化身,是诗人摆脱了习惯化的理性感知、日常行为后用心眼看到的世界的真相。只要这样一凝神,他就“发觉那条独木舟/是一条小小的渡船/那个水手正向岸边所有生物/兜售单程船票”。而这只船终于“在夕阳中划走”,“划过天空”则是在一个精神的存在里,生命归化于永恒的时空。《船手执桅杆站在死河上》,进一步窥视了生命与自然与时空的内在关系。如果说船是人的生命在意识里的显现形式,那么生命究其实就是水中的一个生物。“在死亡的河中我将是只活的蚌蛤,一言不发”。或者是鱼。人来自干水,最终又归于水。“将像水一样晒干,无影无踪/将像水一样生长,无所不在。”人与大自然剥离开来,沾上生活的尘土与污垢,最后又要回到水中洗浴,把人类经验重新保留在水里,同时逐渐习惯皈依生命的源头。然而,每一片断中的人生经验又是不同的,生与死的转化就难免带给人某种留恋和些许的感伤。所以《船过墓地》就写到“我无法忘记岸上的小屋/石制的人像和老旧的坐椅”等等,唤回一些尘世生活的记忆。最后,《漂浮的码头》再一次坠入宿命的循环,接受“你所梦想的也正是你所放弃的”这无需逃避的事实。组诗散发着东方人以沉静、透明的气质面对人生宇宙的淡淡的温馨,透露出了悟生死的安宁、和谐的情调。结构是封闭式的,意象的内蕴却又呈开放的格局,耐人寻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