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谢锡文
短篇小说。作者史铁生。发表于《青年文学》1983年第1期,后收入作者同名小说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小说描写了“我”插队生活的一个片段。“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小山村——清平湾。和“我”一起拦牛的破老汉是绥德人,一肚子民歌,“我”和他赶牛上山,便听他一路走一路唱《走西口》、《信天游》。破老汉心地极善,平时遇到那些串乡糊口的吹鼓手和说书艺人,他“尤其给得多”。他干过那活,知道揽工人的难处。破老汉带着小孙女留小儿过活。每天晚上“我”和破老汉在饲养场给牛添草,留小儿便没完没了问我北京的事。“山里娃娃什么也解不开”,破老汉说。破老汉是见过世面的,他1937年入党,跟着队伍一直打到广州。当初“怎么没留在广州”呢?“我”问。老汉说“山里人憨,只想打罢了仗就回家,哪搭也不胜窑里好”。“要不,我的留小儿这阵还愁穿不上个条绒袄儿?”说归说,破老汉心里明白,如今日子这么难,“都是那号婆姨闹的”。正是在那动乱岁月,破老汉因为舍不得给大夫送“十斤米或面”的礼,耽误了儿子的病,痛悔莫及。因而,他虽然和一个寡妇相恋却不结婚,怕对不起儿子留下的留小儿……后来“我”回北京治病,乡亲们托同学捎来各种土产,还有留小儿包着玉米花的手绢包。最后,同学摸出一张十斤的陕西省通用粮票,那是破老汉特意用十斤好小米换的,他记得儿子的病是怎样耽误的。善良的破老汉,天真的留小儿,还有“我”钟爱的红犍牛、老黑牛……清平湾留给“我”无限眷恋。小说结构别具一格,以对清平湾的真挚感情为穿线,并用信天游把细节巧妙连接起来,使散碎的往事联缀成一个有机整体。语言平实简洁,写人叙事款款道来,语淡情浓,独具韵味。作品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