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建英
长篇小说。作者周立波。上篇由作家出版社1958年6月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9月出版;下篇由作家出版社1960年4月出版。这部作品描写了一个僻静的山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故事。1955年冬县团委副书记邓秀梅在县里开了九天三级干部会议,然后便下到清溪乡去开展合作化运动。在山影树荫遮掩的山路上遇见了清溪乡的盛佑亭,他掮三棵楠竹到集市上去卖,因为他的堂客听说竹子都要归公了。这件事引起了邓秀梅的注意。来到清溪乡她召开了干部会议,畅谈了小农经济经不起风吹雨打的道理,并说,合作化运动是一场严重的、复杂的和微妙的斗争,要波及每一个家庭。互助组长刘雨生听了邓秀梅的报告想了一通宵,打定主意,不能落后,只能争先。可是他的堂客张桂贞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刘雨生在互助组内传达文件,动员大家入社。而贫农符贱庚说:“把几十户人家绞到一起,不打破脑壳找我……”单干户王菊生的堂客也传出谣言,说什么鸡蛋、鸭蛋都要归公,堂客也要搬到一起住,……一时人心混乱。邓秀梅组织积极分子盛淑君等成立妇女宣传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宣传。他们每天天不亮就登上山坡用土喇叭向全村高唱农业社的优越性,他们还在单干户王菊生的猪栏上贴上“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参加农业社,大家同上升”的标语。邓秀梅与党支书记李月辉走家串户,晓以大义。于是,盛佑亭带着全家首先申请入社;青年团支部书记陈大春也调兵遣将动员其父入社;刘雨生带着自己的互助组集体入社。但是,王菊生等还是以种种理由拒绝入社,张秋菊还听人挑唆把牛藏到山林里,准备杀牛卖皮……尽管困难重重,农业社还是成立了,刘雨生被选为农业社社长。忙了一个月,邓秀梅和李月辉领导清溪乡支部在全乡建立了五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上一片锣鼓喧天。转眼,高级农业社也成立了,刘雨生任社长,谢庆元任副社长,而邓秀梅调到其他地方工作。这时,来路不明的龚子元到处散风:农业社驾的是一只没底的船。副社长谢庆元也觉得单干户张秋菊红火,他工作消沉,整天到龚子元家中吃瘟猪肉。李月辉了解到龚子元曾晾晒过香云纱的单被,不禁“啊!”了一声。刘雨生传达了上级关于油茶全社统一分配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谢庆元与刘雨生产生了分歧。谢认为谁有茶子山谁分;刘主张有茶子山与没有茶子山的六四开。社员大会上一致拥护刘雨生的主张。单干户王菊生暗暗使劲,他要把农业社比下去。不过,农业社人多势众,他人单力薄,还是被农业社比了下去。农业社所属的上村在紧要关头发现了烂秧,请求谢庆元主管的下村进行支援。但谢庆元接受单干户的好处,准备把秧苗支援也发生烂秧的张秋菊。而上级及时地救济了他的困难。于是他的工作态度从此积极起来。见此情形,龚子元的堂客又来挑拨谢庆元的夫妻关系。使得二人打将起来,而在谢家喂养的社里的耕牛又被莫名其妙地砍了一刀,事后谢庆元越想生活越没有滋味,便吃了一种水莽藤的毒草寻了短见。刘雨生及时把谢庆元送到医院抢救,二人和好。公安局前来调查龚子元的表现,盛佑亭协助侦察。龚子元的真面目日益败露。而农业社经过一场风波,终于经受住了考验。烂秧补齐了,紧张的播田又开始了,农业社的田地里又一片人欢马叫。几个单干户田地里却越来越冷清,他们为了和农业社抗衡,在田头上摆上烂鱼腊肉;而刘雨生也杀了猪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一餐场面”。几天大雨冲坏了堤坝,眼看稻田要被洪水淹没,刘雨生不顾一切跳进洪水,堤坝被堵住了,但刘雨生却被洪水冲走了。在一片哭声里,刘雨生被民兵救出,他的威信更高了。经过一场大雨,收获的季节来到了,社员们清仓消毒,准备迎接大丰收。十天过去,刘雨生又买来一头大猪,全社又举行了一次聚餐。而单干户王菊生全家都累病了,刘雨生带人前来帮助,才割完了田里的稻子。王菊生认识了集体的力量,申请入社。时机已经成熟,公安局在民兵的配合下逮捕了龚子元,并搜出了枪枝弹药。原来龚子元是一个商人兼恶霸地主,又参加了军统特务,解放前夕逃亡到清溪乡,他们准备在秋收时暴动上山。那牛身上的一刀也是龚子元堂客砍的,她想混水摸鱼。斗争了龚子元,大家干劲更足,刘雨生在庆祝胜利的大会上,领了一面红旗,上写“生产先锋”。《山乡巨变》写了合作化运动中所引起的变化和当时的社会风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几个革命干部和农民形象。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如黄秋耘所说:“……作者能够用寥寥几笔,就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幅幅人物个性的速写画”,“也同样善于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幅饱含诗意的风景画和风俗画,使全书抒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弥漫着清新的泥土芬芳,呈现着明丽的地方色彩。”